辛丑年四月初七 周二
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自从再一次任性的离开父母在外面租房子居住,此时已是一家四口。那时节女儿不满四岁,儿子不足两岁,先在生产队的仓房里艰难度日,后来又租住了邻居未粉刷的毛坯平房,如同进入贫民窟一般暂求栖身。当炎夏的酷暑把房顶晒红,热的一家人不能进屋;当数九寒冬的西北风穿透墙缝,室内气温接近零度,冻的孩子瑟瑟发抖时,我心中所有的期盼都凝成了房子两个字,我要盖房子,盖房子!拼了命也要建成自己的房子,我要我的儿女们有自己的住房。
暗下决心之后,接下来就是付诸实施。一个是筹划宅基地的批复,一个是拼命的去赚钱。赚钱攒钱的用途首先是买椽买檩买门窗木料,买砖买瓦和其他辅助材料。然后准备挖根基、打胡基、建房时的匠工小工工资,还有管饭所需用的各种花费。当时计划连门楼开间和灶房在内,一共建五间穿靴戴帽土木结构的厦房,因为贫穷,不敢奢望砖木结构的厦房。就这算下来至少也需要五千元左右的投资。那时候我的工资只有四十多元,还要负担一家人的生活,大致算了一下,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的积蓄。那如何等得及,只有借贷,求亲告友帮忙了。有关系不睦、但知根知底的同龄人背地里嘲讽说他两口一辈子都盖不起一院房。令人在愤怒之余更想争一口气。三年太久,为了孩子们,至迟在两年之内,我必须把新房建起来!
为了多赚点钱,也算是拼了。在自留地里改种洋葱籽等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在干临时工下班以后和假日去车站装车卸车额外挣一点。通过人脉关系能借就借,能缓的先缓,终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按计划把五间厦房建成了。
记忆里宅基地的划拨几乎没费什么劲,原因不光是完全符合申请条件,更主要的是当公社主任的杨伯帮忙,不到一月时间就拿到了批复。最艰难的还是打胡基,吸取上次教训,这回把打胡基的时间选择到农历正月十五之后,心想一定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谁知那年又是奇事怪事,刚把十几摞胡基打好还没晾干,天又下起了小雨,然后转中雨,哎哟妈呀,把人能急疯,恨不得用大棚揭下来的塑料把天给遮住,把所有的胡基一摞一摞给包裹起来,可是两摞胡基中间的雨水又怎么能排出呢?不是说春雨贵如油嘛,怎么到了自己头上,跟泔水一样令人厌恶。庆幸的是,中雨只下了几十分钟,损失并不惨重。但那时留下的心里阴影至今都无法驱除干净。为借钱发愁实在给朋友张不开口,为借粮在亲戚家门口长时间的转悠,一辆架子车还是从麻子村的连襟家借来,三年之后才把外债还清。这些小事似乎都不值一提。反正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那种愉悦的心情,比我后来建起六层框架结构的楼房还要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