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晴妞Q妈
1、
这个周日是Q妈的生日,一大早厨房里就乒里乓啷响个不停。
Q妈闻声起床到厨房看究竟,才发现是晴妞在操作台前忙个不停。她已经洗净了黄瓜,削好了胡萝卜,剥了大葱,正在手忙脚乱的刷锅。
回头看见Q妈,晴妞满脸得意的大声说道:“妈,今天我给你做早饭,你就坐那等着品尝我的手艺吧。”
Q妈笑眯眯的坐在餐桌旁,一手支腮看着晴妞在菜板上切黄瓜丁、胡萝卜丁。转头她又往碗里打了两个鸡蛋,动作笨拙的搅了半天,才在Q妈的提示下放了点精盐。
这时锅已烧干,晴妞倒了些油,随手打开油烟机,又趴在锅边,左瞄右看是否冒烟。Q妈瞧着她猫腰歪头看锅的姿势,不禁捂嘴闷笑起来。
晴妞忙里偷闲,回头抛给Q妈一个飞眼,又急急回头注视着油锅。一待油温升高,她便端碗往锅里倒,手忙脚乱的翻炒两下关掉火,握着锅铲把蛋饼切成小块,再小心的盛到碗里。
然后,点火倒油,把胡萝卜丁、黄瓜丁、葱花、米饭倒进锅里使劲的翻炒。看见米饭已炒得松软,她又倒了点酱油,撒了点盐,把蛋块倒进锅里继续炒。
Q妈好整以暇的坐在桌旁观望,只听见油烟机轰隆隆的伴奏声,锅里滋啦滋啦的响声,加上晴妞挥舞饭铲碰着铁锅的叮当作响。如此浩大的声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在煎炒烹炸什么大菜呢。
很快,晴妞端着一碗喷香油亮的蛋炒饭放在Q妈面前,高兴的说道:“妈,这是我为你做的生日礼物——爱心蛋炒饭。你快尝尝好不好吃!”
此时,刚刚起床的Q爸晃悠到餐桌旁。见到蛋炒饭,立刻高兴的说:“蛋炒饭,我的最爱,快快快,给老爸也盛一碗。”
兴高采烈的晴妞立刻傻了眼,“呃,我只炒了一碗,是给老妈吃的生日饭。”
“什么?这是什么道理?难道今天的早饭是你妈吃着咱俩看着?”Q爸简直难以置信眼前的状况。
晴妞挠了挠头,她光想着给Q妈做生日饭,确实没有考虑准备三人份早餐的事。
Q妈拿了个碗,把蛋炒饭一分为二递给Q爸:“来来来,借我的光,你也尝尝你闺女的厨艺如何。既然做得少,咱们就都少吃点。晴妞,早饭你就还吃你的牛奶面包吧。”
于是,一家三口坐下来吃了顿“袖珍”早餐。Q妈慢慢吃完碗里的饭,满眼慈爱望着和Q爸边吃边辩论的晴妞。
这碗简单的蛋炒饭,满满深情温馨甜蜜,如冬日暖阳般温暖着Q妈身周心底。曾经,所有的爱,被Q妈融入可口的饭菜、整洁的衣物、温暖的怀抱、耐心的陪伴,默默给予晴妞。
今日所为,是晴妞对Q妈的无声告白,付出之爱,终有回声。因为被爱所以爱人,爱是教育最好的回馈。
2、
什么是教育?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他还说道:“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简单的说,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给她自由,等待孩子学会如何去爱。
一、爱在自我成长中构建
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写道:“蒙特梭利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精神胚胎',它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
书中还写道:“因此,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
一岁的晴妞,最喜欢玩的是一个带盖的金属储蓄罐。她喜欢伸手进去,把里边的糖掏出来,一块一块放在盖子上,再一块一块放回去。就这样反复重复,在大人眼中无比奇怪的举动,她却可以专心致志玩上十几分钟。如果有人替她把盖子盖好,她就会又叫又闹,不依不饶。
三岁,Q妈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看见晴妞把玩具和书铺满了地板。连她自己在其中穿行,都要小心的挑选落脚的位置。然而,她只肯在吃饭摆桌子时,才去收拾东西。
五岁,无论是笼子里的白兔,还是烧烤店门前的鸽子,又或者栅栏里的大公鸡。只要看见各种小动物,她就会蹲在那痴痴的看,和它们说话,喂它们青草叶子。
也许,这就是孩子在不同阶段,由观察体验而进行精神胚胎的自我成长吧。虽然Q妈不明白她的行为原因,但是Q妈相信她心中自有道理。于是,只要时间允许,Q妈都会安静的陪在旁边。
当《爱和自由》揭示了只要不被打扰,儿童的心理成长就能够自趋完整的真理时。Q妈才暗自庆幸,自己不曾过多干预的正确性。
因为,教育的外力控制只是微末之技,孩子的自我成长才能尽显人性之光。
尊重孩子,不因其弱小而轻慢,在孩子自我成长中构建出的爱,是科学也无法解释的神奇。
二、爱在宽容理解中发展
《爱和自由》中还写道:“成人要给予孩子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得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后,让孩子经由自由走向独立。”
六年级,晴妞碰到一位苛刻的老师。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还被罚写五十遍生字。Q妈模仿她的笔迹,帮她代笔其中的一半内容。晴妞心有不满,Q妈劝慰她:“你要这样去想,她是上天派来磨练你意志的人,你要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这种试炼,更要感谢她给你的所有生命感悟。这样你才能觉察到,以前那些细心关怀你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
孩子天生就勇敢、热心、大度,对父母爱的纯粹直接。然而,大多数父母之爱,却常常凭借心情好坏,或者功利心目的性而反复无常,甚至没有给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这样的伤害不被父母觉知,有可能成为孩子痛苦一生的主要原因。
父母的如此行为,多半是因为他们在孩童时代,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他们父母的宽容和理解。父母的内心不但没有成长发展,甚至伤痕累累,自然也就无法给孩子以宽容和理解的支持。
那么意识到这一点,伤害就不应该继续。
和孩子沟通,父母应觉知自己的内心。爱中是否有控制,是否有威胁,是否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反应。
如此,孩子在自我成长中构建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才会在亲子沟通中大放异彩,才不会在打击和消耗中压抑扭曲。
当父母有意识的了解认同了儿童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就会被接纳。此时,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就会被孩子敏锐的感受到。
因此,爱在宽容理解中发展,教育才能因为爱而良好沟通。
三、爱是自由独立的结果
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写道:“我们知道儿童一旦得到爱的满足,在轻松和自由的状态中,儿童的本性都会表现出来。他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就会拼命向前发展。”
书中还引用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的话:“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不但聪明独立,更会早早建立安全感。因为他在父母那里得到了爱的满足,他相信无论何时他和父母的沟通都会畅通无阻,他不需要反复确认是否被爱。
那么,孩子就能够勇敢的付出真心和爱,就算受挫也不会失落。
晴妞会细心的在母亲节、生日,为Q妈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最有意思的是,一天晚上Q妈准备睡觉,却在被窝里硌了腰。摸了半天才找到,一个歪戴帽子的滑板小猴子钥匙链,和一张晴妞手绘的母亲节贺卡。
和晴妞同坐班车的一个女同学,积郁至深忍不住向她倒苦水。晴妞耐心倾听,温言抚慰,还写下长篇文字鼓励她努力走出痛苦。对方在送给她的贺卡上写下深深的感动:“谢谢你,让我看见希望。”
一个孩子被尊重被信任,自由成长,才能生成独立之灵魂自由之意志。才能如暗夜星月一样,照亮身周众人。
而不被满足的孩子,永远向别人乞求爱。乞求父母之爱,乞求爱人的爱,乞求子女之爱。终其一生,生命黯淡便如吸收光线的黑洞一般。
可见,爱只是孩子被父母信任,自由和独立的结果。但当孩子不计回报,用爱温暖他人,爱就是教育最高的成就。
爱虽难能可贵,也须划定界限。
任何事情都应恰到好处,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恰恰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却常常忽略爱的界限。
武志红老师和青音合作的《中国式情与爱》书中有一句话:“怀孕的时候,孩子寄生在妈妈的肚子里,孩子出生后,妈妈就寄生在孩子的人生里。”
以爱之名,混淆爱的边界,介入孩子的生活。父母和儿女之间纠缠不清的结果,必然是亲子关系尴尬,婆媳关系紧张,所有家庭成员在其中痛苦不堪。
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爱到深处已无求,挥手送别的明智,不指手画脚的通透,人生决定权的放手。
当孩子十八岁,作为父母接受分离,选择退场,这样的爱才不自私。作为孩子勇敢担当,自己去闯,这样的爱才不怯懦。
爱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绝对不应该成为人和人之间的羁绊,更不应该成为互相伤害的利器。
爱,应慈悲。
查找资料
《爱和自由》
声明:晴妞Q妈所有文字作品,均为本人原创。图片有临摹也有原创。已委托法律机构进行保护。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
我是晴妞Q妈,写有深度的育儿文章,做学习成长的家长,一起努力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