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孩子做细节情景假设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禁止独自上电梯的提醒,我们常说的是“你不要自己进电梯啊。”孩子也会点头称是,但这样就行了吗?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明确演绎出场景告知孩子,比如在乘坐电梯的时候:
如果现在爸爸妈妈或者陪伴你的亲人不在你身边,电梯打开了,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有相熟的小伙伴进去了,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电梯里有叔叔阿姨叫你进去,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电梯里叔叔阿姨有好吃的,或者有你喜欢的小狗,你能进去吗?-不能。
在教育孩子不主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及在一些被动的防骗警惕上,我们都需要再三确认各种细节。
运用各种生活情境来给孩子做具体的演示,当她触碰到真实的场景,而不是想象的时候,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才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高效认知。
二:分析具体的危险给孩子听
对于安全教育,我们最常用的语句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但是这样容易造成两个问题:
一是仅对孩子说不可以,孩子并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比如孩子她并不清楚在家里捉迷藏和在公众场合捉迷藏的风险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公众场合捉迷藏,可能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迷路,脱离家长视线范围之外后,可能会发生摔伤,被拐等意外伤害。
二是孩子在类似的危险里并不懂得举一反三。比如有个朋友教育孩子不能单独坐电梯,孩子能遵守,但有一次却阴差阳错的独自走楼梯了,他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意味着几乎同样的风险。
孩子的安全教育,这个度的把握也是需要家长根据孩子性格去判断的。不要把孩子局限的什么都不敢碰,但是也一定要说清楚每个不妥当行为所会带来的后果。
所以当我们对孩子说不可以做什么事情会不安全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可能会带来的伤害,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危险后果,她才可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