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独处”从字面来看是个逻辑错误的用语,因为既然有了“和”的对象,就无法再说是“独处”。只是这个和的对象比较特殊,从物理层面来看,确实只有“自己”这一个人,因此“独处”似乎也说得过去。
撇开逻辑不谈,“和自己独处”具体要怎么做呢?在上周我写了想让自己慢一些的文章之后,在2017年最后一天,我尝试了一下“和自己独处”。睡觉之前就关了手机,不设闹钟,一整天不联系任何人,不听音乐,不看书,不做任何“劳作”,只是简单的散步、吃饭、睡觉、冥想。我的一天是如下这般过的:非常幸运地我睡到了九点半才醒,醒来刚开始时我能感觉到一些急躁,因为手里拿着剩余的十几个小时不知道要如何打发,之后我出去散步, 久久地站着看河、看树、努力让自己不去思考,然后做饭、吃饭,本以为自己忙忙碌碌了半天应该已经过去很久,但看到钟表发现才过了两个小时,还有十二个小时。接下来我尝试让自己冥想,感觉困就顺其自然地去睡觉,起来后发现到了下午四点,还有八个小时,而这时候我是真的“无事可做”了,就只好又去做饭,往常我都觉得做饭是极其浪费时间和无聊的事,但这次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所以就认认真真、慢慢悠悠地洗菜、切菜,观察水煮开时的变化和状态,慢慢悠悠地吃饭,吃之前尝试去感受食物的气息(很奇妙地发现接近原生态的食物气息和经过人工加工后已经面目全非的食物的气息非常不同)。于是只能静下心来冥想,安安静静地和自己在一起,一个小时后又放纵自己的大脑去随意思考,同时一边观察自己的思考内容,避免过于劳神和负面的内容,慢慢地竟然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到了睡觉时间。
只看文字描述可能并不能感到什么特别,但我在过了这样一天后确实有了一些行为和心态上的变化,比如对自己的“存在”有更加稳定的感觉,即可以短期内不依赖任何人的陪伴而独自地平静存在,这个变化之后又引发了一系列的在人家关系和自我认知上的变化,不做赘述。再比如更加专注于自己当下在做的事,放慢速度,而不是把每一件事都看作是通往未来的一个任务,因此也就少了很多急躁、焦虑和压力,当能够专心融入当下时,任何事都会开始产生乐趣。还有不再害怕存在“真空”或“空白”,可以允许并且自在地享受什么都不做、没有音乐、文字、图像陪伴的时刻。
在那一天我一直会想到梭罗和荣格,他们都曾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却又从未感觉到“孤单”。我不能否认关系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安全来源,但现在我认为只有能够“独处”,才可能拥有“关系”,无论是和人还是和物的关系。
你是否有能力和自己独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请注意 浅海里游来一尾小鱼 一尾透明的鱼 它的鱼骨 在透明的身体里 像刚刚伸展开来的海草 不知来自哪里” “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