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疫情好不容易控制下来的时候,国外疫情却像洪水一样泛滥起来。
各国闭关,外贸退单,股市暴跌,活了89岁的巴菲特第一次见识了接连不断的美股熔断。
如今我们整天都被不确定性的恐惧包围着,不确定哪天疫情又卷土重来, 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被不幸感染。
企业主不知道自己离破产还有多远,公司账上的钱还能撑几天。
还有更多的人,在担心自己哪天就会还不上房贷。
也许会慢慢变好,也许还会更坏,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得到什么。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不确定性。
原本计划过年要外出旅行,但一场疫情让我们在家自行隔离了几个月;
原本计划和那个TA结婚生子,但TA和TA的家庭可能有别的想法;
原本计划在工作上再创新高,但可能被调岗或辞退……
越是追求安全感,越是得不到想象中的稳定。
反而那些拥抱不确定性的人,往往离成功更近。
01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创业只有三天是顺境,拥抱不确定性的人才能成功。
作为国内互联网公司三大巨头之一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是许多创业者的榜样。
李彦宏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说:
“我回国创业时,正是中国互联网泡沫最厉害的时候,别人跟我说没机会了。
三大门户已经人尽皆知了,你还有什么好做的。
但我自己觉得搜索还没有人好好做,半年之后,互联网泡沫破裂。
人们都说‘海归归海’,从美国回来,再回美国去,但那几年也沉淀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诚然,创业只有三天顺境,但你想要创业成功,就要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去试错。
正如李彦宏所说:“因为永远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永远有机会。”
02
有很多人,毕生都在追求安全感,为了得到对未来的确定性,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
而另一些人,则非常能容忍不确定性。
他们对世界的复杂有深刻认识,善于接受不确定性,并且习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作出决策。
后一种人,更容易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任正非把华为管理哲学的核心归结为“灰度理论”。
到了四十多岁时,任正非“不是不惑,而是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他还是一头扎进了这个不确定的洪流之中。
创业三十多年来,尽管华为屡创奇迹,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通信企业和第二大手机企业。
但任正非从来不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他内心总是充满忧患。
在华为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专门写了《华为的冬天》,警告大家要准备过凛冬。
在云淡风轻的时候,他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从操作系统、芯片等各方面,都为最坏的情况做出准备。
任正非说: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仍要大胆拥抱未来。
面对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缩,我们不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朝向长期价值贡献的方向去改革。”
马化腾也把腾讯的成功归因于“灰度哲学”。
腾讯的产品开发,一直都遵循着灰度原则。
灰度理念贯穿了从开始设计到最后产品上线的全过程。
灰度测试,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开发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不确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商业运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还是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的方法。
成功的企业家都很善于应付不确定性。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是典型的技术宅男出身,特别冷静和理性,甚至被同学朋友称为“机器人”。
“我不喜欢不确定性,这与我程序员出身有关系,因为程序都是确定的,但事实上CEO是焦虑的最终承担者。”
从程序员转型当CEO之后,张一鸣曾经非常痛苦。
因为CEO每天都要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
后来张一鸣认识到:“它反正是个概率分布,你就做最佳决策就行了。”
正是这一认识,让张一鸣完成了从程序员到CEO的蜕变。
如果不是学会了应对不确定性,张一鸣后来不可能做出今日头条。
因为今日头条面临的政策、法律、行业竞争的不确定性,都无比巨大。
滴滴创始人程维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早期程维的理解中,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后来才慢慢发现不对劲。
滴滴与快的和优步的两场惨烈大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是也让程维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在经历过痛苦的争斗之后,滴滴合并了快的和优步。
程维也认识到了:以前那种一切战斗都会有一个确定结果的想法,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创业者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他就像推开一扇门,外面是漆黑一片,那条路是不清晰的,要时时刻刻一边摸索,一边认知,一边修正。
不确定性是应该的,所以你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的人,你必须是一个有一点无畏的人,因为在做没有人走过的事情。”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出身的阿里销售员,程维对不确定性的接受,一开始就比张一鸣要高,但是也要经历过惨烈的厮杀,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
美团创始人王兴,则更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对不确定性的容忍,似乎与生俱来。
从一开始创业,他就无所畏惧,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毫不害怕失败。
他常常引用的一句话是“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即,只有死者才知道战争的结局。
他极力推崇的一本书,是《有限和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有一个明确的结局,而无限游戏,则没有谁输谁赢,可以一直玩下去——这就是他眼中的竞争。
看不到结局的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法忍受,但是王兴却乐此不疲。
03
任正非和马化腾,都是允许下属犯错,允许产品失败,才会有企业的不断进步。那些不允许下属犯错的企业,都倒闭了,或者正在倒闭的过程中。
能不能拥抱不确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关键区别之一。
老一辈的任正非、中生代的马化腾、新生代的王兴,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高手。
张一鸣和程维,也经历过从追求确定,到拥抱不确定的转变,这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企业家。
其实,不止企业家,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不确定性,都要在灰度中生存和做决定。
如果你这辈子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普通安稳的人,那你可以不用去适应不确定性,怎么保守怎么来。
如果你这辈子想跨越阶层,想成为老板,企业家,就一定要适应不确定,敢于做决策。
做决策的关键不是说如何把决策百分百做对,我们不可能每次决策都做对,而是说你要敢于承担决策后的责任。
很多人不敢做决策,是怕承担决策失误之后的损失和痛苦。
这个问题就要站在更高的纬度去看,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
如果你把世界理解成一成不变的,那么你肯定会纠结选择,但是世界本来就是变化的,你怕什么,就算你选择错了,错了你就擦屁股,或者错了也会发现新大陆。
在我们的每一个决定中,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因而我们会感到迷茫和焦虑。
有些人因为太过追求安全感,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永远不愿意往未知的地方迈出一步。
他们会短暂得到对自己命运的控制,看起来似乎得到了安全感。但是我们把时间拉长,会发现这种安全感脆弱得不堪一击。
不管是金钱、事业,还是感情,更大的回报,往往位于更不确定的深灰之中。
当你选择了风险很低的收入流,你就丧失了变得富裕的机会。
当你选择了稳定的工作,你就丧失了事业辉煌的机会。
我在大学时尝试创业,开餐厅,做教育机构,随时面临资金短缺、倒闭的风险。
从平安转到国寿,我也承担了不确定的风险——放弃月入几万的工作,新的平台可能让我突破原来工作的瓶颈,也可能打回原形,从头开始。
创业真的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尤其是2020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大环境很差。
要变得更成功,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做,而是求各种可能性之下的最优解。
这个最优解,是一个概率分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
敢于拥抱不确定性的人,可能就成为下一个名利双收的企业家。
普通人会去追求一个百分之百的结果,而高手则追求概率上的优势。
普通人在失败时痛不欲生,高手则调整策略,继续寻求下一个概率优势。
当你能够接受不确定性,也就能够接受失败。
你会更大胆地跳槽,更魄力十足地创业。
拥抱不确定,给自己更多自由,给人生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