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swer is in the wind

前些天与一位刚考上MBA的朋友聊天。言词中他提到饱含挑战的课程、有启发的教授语录,不由得对未来几年的成长抱有很大的希冀,充满热情与盼望。这让我颇为感慨,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快乐了。

中秋节前,大家终于把项目都报进会里了,吃饭期间气氛轻松多了。大家聊到了工作成就感的话题,于是我问坐我对桌的实习生妹妹,你的梦想是什么?大家都笑了起来,仿佛我成了转椅子的上位者。只是有某个瞬间,我想起来我当年的梦想正是投行,而如今我来到了投行,却没有收获到什么成就感。

投行的种子是什么时候种下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心里的投行,是专业的服务机构,为企业创造价值,陪伴企业成长,能够在时代浪潮中留下自己的身影。于是作为一个广东人,我选大学专业的时候,选了那个分数段能去的财经院校,成为班中出省的唯三之一。

大学期间我也认真学习,专业课分数还算不错。也因为一个偶然的工作机会,放弃了考研。研究生几乎是投行的基本门槛,但我当初认为先去工作几年再考研,也许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就这样,毕业以后我跨省去了八大,希望可以从中学到合并报表、收入及成本的内容,为以后进投行做准备。

我的审计生涯并不长,拢共只有两年半。审计确实很适合勤勤恳恳的同学,这里有规范的培训流程,按图索骥地做好每一个审计科目,就可以逐步成长。同时,周围有浓烈的学习氛围,考证也成为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然而,也有不少缺点。例如,遇到不负责任的现场负责人,只会push而不会提供帮助;也有严重的加班文化,以及被迫加班的情况。当然,我受益良多,通过几年的璀璨,我的阈值提升明显。当然,从内心深处讲,我并不喜欢审计,但为了投行的梦,我也乐在其中。

尽管找工作遇到一些挫折,但兜兜转转,最后得益于北交所扩容,我还是进了投行。投行的基础工作并不难,学历本质上也只是一种门票,并不能体现出个人真实的工作价值。但是上岸之后,也真切觉得这不是一个值得长期奋斗的路径。

在投行,真正获得胜利果实的,一个是承揽,另一个是老保代。承揽就不说了,拥有客户资源在各行各业都是顶尖的存在,这也不是我这种不喜社交的小镇做题家可以企及的。老保代得益于丰富的承做经验,在那个不缺项目做、且工作量较低的时代,拥有超过普通人的薪酬,是很有性价比的。那个时代,资产价值便宜,外部机会很多,买了多套房、或者去公司拿了股权等等,都可以实现阶级跃升,可以早早退休。

然而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现阶段下,监管越来越严格。其一,性价比低。过去两三个人能够负责的事情,现在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项目撤否率也高,很可能辛苦工作两三年,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其二,成就感的获得太难了。一方面是由于项目不确定性提升,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很难获得足够的尊重。企业家们其实并不需要你陪伴成长,他们只需要你推动企业上市。国内的上市本质上是合规,而很多企业家们直观地觉得合规只会带来成本,不会带来价值。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只希望你承担风险,不希望你提出需要企业解决的问题。其三,资产价值都太贵了,已经过去了那个可以轻松购买住房的时代了。其四,外部机会越来越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从业人员显得越来越平庸了。

我们已经被时代的列车抛下了。

过去我来投行,是我认为在这一行中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以及赚到应该赚到的钱。但当工作逐渐变成重复性的核查工作时,当未来变得渺茫时,我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了。对我来讲,当一个人找不到他长期奋斗的事业,那活着有如行尸走肉,毫无意义可言。

可惜的是,我长时间没找到答案,也许答案在风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