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大家对贴片面膜如此执着,那我们今天就力求把它扒透彻。
先了解一下皮肤的生理结构。

皮肤的屏障功能,是皮肤最重要、也是人体最直接的自我保护功能。皮肤屏障主要由皮脂膜和角质层组成。在皮肤构造中,【皮脂膜】覆盖在【表皮】上,可以防止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以及外部异物的入侵,它包括皮脂和汗液。【表皮】覆盖在【真皮】上,表皮厚约0.1—0.4毫米,可以防止皮肤内的水分流失,同时还可以抵御外部异物的侵入。健康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通常在10-20%,当【角质层含水量】低于这个状态,皮肤便出现易过敏的现象。那【角质层】往往被描述为“砖和灰浆”结构。与肌肤内水分保持相关的是表皮的角质【细胞间脂质】和【角质细胞】。作为“砖”的是富含蛋白质的角质细胞,作为“灰浆”的是细胞间脂质。细胞间脂质由具有粘结力的双分子膜构成,让角质细胞连接紧密,使皮肤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仍旧能保持皮肤水分,抵御外界异物入侵。
角质层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当浸泡在水中1小时,它能够吸收其自身干重5倍的水量,能涨到其初始大小的4-5倍。吸饱水分的面膜在脸上敷15-20分钟,具有一定的【封包性】。封包的特点在于可以增加【角质层水合】,促进渗透。角质层能过量吸收水分,发生角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膨胀,减低角质层结构的致密程度,称为【水合作用】。很多人觉得敷完面膜后变白嫩了,水当当的,这正是因为水合高了显得肤色光亮,也正是这种魔术般的即时效果,才使得面膜如此畅销。而促进渗透的好处是有效成分透皮吸收增加,不好之处是具有风险的成分吸收也增加。由于纤维对防腐体系的吸附作用会降低防腐剂的吸收效率,因此面膜产品需加入比膏霜类更多防腐剂,在封包的过程中,防腐剂、香精、精油等刺激性因素也会大大增加吸收率。但面膜的成分也无非保湿,面膜有的营养成分普通乳霜也一样含有,而且更安全。
当皮肤频繁处在水合状态下,就会造成表皮松解,皮肤屏障变得脆弱,丧失正常的保水能力,而且皮肤外的物质更容易透过角质间隙进去皮肤。长期频繁使用面膜,即使是成分安全的大牌面膜,也可能因为长期慢性接触护肤品成分而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及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或水合皮炎。更别提那些添加了激素一用即白的三无面膜了。由于缺乏封闭型保湿剂(如矿脂、矿油、羊毛脂、二甲基硅氧烷等),如果敷完面膜不涂保湿霜,面膜液很快就会蒸发掉,起不到保湿的作用。如果你对敷面膜有执念,那健康的偏干性皮肤一周敷两次是安全的,但有痤疮、玫瑰痤疮、湿疹等不建议敷面膜。面膜要买贵的,别问我什么面膜好,你买不起的才是最好的。每次敷十分钟即可,敷完不用拍、不用洗,直接涂面霜。油性皮肤别敷纸膜了,偶尔做个泥膜满足一下仪式感就可以。也别问我范冰冰为什么一天敷十张面膜都没有得水合皮炎,我只想问问你有没有跟范冰冰朝夕相处,怎么判断她说的是真是假,况且我告诉你闯红灯有危险,你告诉我某某闯了一辈子红灯活到99,那我只有祝你好运。
那冬天干燥时不用面膜应该怎么补水保湿?“补水”是伪科学,通过外部是无法穿透皮肤屏障对皮肤进行“补水”的,顶多湿润角质层。那什么是最好的保湿剂?凡士林是属于封包类保湿剂(occlusives),具有强大的保湿效果,但又不会完全封包导致阻断经皮水分流失。所以在保湿剂的选择上,除了夏天因为太闷热,皮肤感受不好以外,凡士林是皮肤科医生首推的保湿产品。干性皮肤需要特别滋润,应该在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可以把更多水分封住。如果皮肤明显干燥和不舒服,每天增多涂保湿剂次数能帮助皮肤远离干燥。重要的是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保湿剂。Ointment(软膏/油膏)和Cream(霜/乳膏)比Lotion(露/乳液)更有效,它们通常也不会刺激性干燥、敏感的皮肤。在不同的季节需要不同的保湿剂。当空气潮湿时,润肤露可能就足够了,但当天气干燥时,润肤霜则更适合。——知贝刘欣医生
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贴片面膜:
一、竹炭黑面膜
——与普通面膜液并无区别,区别在于面膜纸是使用竹炭纤维或活性炭纤维制成的。营销思路是依靠竹炭多孔的中空结构,来吸附灰尘和清洁毛孔,但竹炭面膜中竹炭的含量并不高,特别当它与聚酯纤维一起制成竹炭纤维时,多孔性降低,吸附能力也降低。用完以后变白了,并非竹炭把你的黑色素吸走了,还是换汤不换药由封包造成的水合反应。何况你的脸有这么脏吗?!我们并不需要深层清洁!打着深层清洁幌子的一切手段都是骗术。
二、碳酸泡泡面膜
——面膜纸+表面活性剂+全氟丁基甲醚这类起泡剂。冷媒由于吸热变成气体,挥发性强,例如冰箱里的氟利昂就属于这类冷媒。当遇到体温时,温度上升就变成了很多泡泡。跟碳酸有啥关系?可能想让你联想到碳酸饮料里的泡泡吧。这其实就是个洁面程序,以前在洗面奶篇讲到Elta Md氨基酸洗面奶时讲过这种发泡剂,因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不易起泡,所以这个品牌的洗面奶也是利用了这种成分的发泡剂。这种碳酸泡泡面膜本身无害,但表面活性剂长久停留在皮肤表面长达10-15分钟,加上发泡剂的刺激,很难说不对皮肤产生刺激。所以喜欢这种面膜的,我推荐你还是买Elta Md洗面奶更划算。
三、胶原蛋白面膜
——胶原蛋白这种大分子是不可能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人体再直接组合成皮肤的胶原蛋白的,这种过程想想就觉得够神话,脑洞够大。即使是胶原蛋白肽面膜也不行,就算胶原蛋白肽被吸收了,这些肽段如何精准的在体内重组胶原蛋白?
四、提拉紧致面膜
——图片有些惊悚,类似胶状物涂抹在脸上,干了以后形成胶水干掉的效果,让你觉得脸紧巴巴的,然后再洗掉。这个其实就是一罐聚乙烯醇,和我们昨天扒的撕拉面膜一样,只是最后不是被扯掉,而是被洗掉。你涂胶水也能得到同样的“紧致”效果,并没有卵用的仪式感。咦,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下雪花秀的润燥精华。它里边添加了不少的纳托胶、甘油聚甲基丙烯酸酯和卡波姆,这些都属于粘度控制剂,用了以后像胶水一样在脸上干成一层膜,绷紧皮肤,让你感觉“抗皱”,和前几年比较热的蜗牛霜一样的套路。哇,说出来都感觉这个噱头好令人尴尬,化妆品公司还真是敢卖。。。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