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鉴天
本生之相,谓天地九相。九相噗行,始于意也。故识人者不识物,孰物者不溱。浮华以迁,无有之满,可承万物。
承载论天莫能语之,语者言天,莫能言之。天悄更爱莫能哉?机玄之理,若出其理,其志犹哉!越离而上,始为先人。越离而嫁,始为明人。越离而静,始为神人。尖仍识强,屡禁不弱,未缪之心矣。
呜呼!天地玄妙无极哉!君不思而思得思哉!(后面缺四十字)
原文
本生之相,谓天地九相。九相噗行,始于意也。
释译
噗:助词,放在这里有自然而然的意思。
我们看到的世界分九相,这九相全是人为的,实际上它在人心中的理解各不相同。比如说神,有人理解是天上飞的。有人理解是救世的人。
原文
故识人者不识物,孰物者不溱。
释译
所以,就算你熟知某人,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精通某事,也不能肯定最后到底发展成什么。溱同臻,极致的意思。 原文 浮华以迁,无有之满,可承万物。 释译 只有自己是空的,才能装下更多东西,所谓的对与错,都不要言语,因为对错也是人认为的。易大不过道。因为易相太小,不过是修行者总结出来,方便救人用的,就比如说A=B+C这个公式。
原文
承载论天莫能语之,语者言天,莫能言之。
释译
就算知道天地万物,也不能轻易说出来,因为对错是人为的,不是天定的。天是没有对与错的。
从前有个外遇的女人找我说不想离婚,我说她明年会离。她很不高兴,还骂了我。今年,离了。反而很开心,因为她说已经不爱前夫了。在这个里面,谁对谁错呢?所以凡事没必要纠结对与错。
这个世界是没有对错的,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成吉思汗认为,能抢汉人女人的男子是大英雄,从百姓那掠夺物资是大英雄。在我们看来呢,是流氓,是强盗,是错的。所以说,对与错,只在于定义间。
原文
天悄更爱莫能哉?机玄之理,若出其理,其志犹哉!
释译
天突然变化人当如何?守静。其中道理,若不能明白,你有多大能力也不过是尘埃罢了。秦皇汉武,平定四夷,征战四海,在我们看来是明君,威武。可是对于四夷之民来说呢,秦皇汉武就是暴君。
有人觉得,哇,这人抢我老婆,我灭了他,就把他杀了。站在他和他老婆立场,杀了那流氓是对的。可是,人们定的规矩法律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万物在道之内,道又在人心之内。心中有善,处处都是天堂。心中有坏,见谁都想耍流氓。
原文
越离而上,始为先人。越离而嫁,始为明人。越离而静,始为神人。
释译
越:超越
离:离奇离谱,指困难或不可能的人或事。
看到困难和不可能的事就冲上去,是先驱,也可以叫先烈。看到困难和不可能的事就退后,是明白人。看到困难和不可能的事能静下心来思考,才是修道。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含义丰富。玄女说的并不是表面意思。玄女在把人分等级,分成3类。
第一类:明知是死,也要往前冲的。这类人大家往往很敬佩,感觉很厉害。其实并不明智。生活中,常有一类人,遇到事就往前冲的,不计成本,不管死活。
第二类:是“看到困难和不可能的事就退后,是明白人”,类似儒家思想。
第三类:看到困难和不可能的事就能静下心来思考,才是修道。这才是一种境界。因为天地万物变化会有时。你遇到变化,向前冲,向后退,其实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就是静下心来,思考变化之理,“才是修道”。
玄门的精髓是什么,一个字——“玄”。玄是思考的意思,并不是什么玄乎其神,装神弄鬼。玄女把经文传给华夏族,就是希望华夏族人能思考,静思渐进。 修道要纤尘不染,万物不沾。
我曾遇到一个老道,问他为什么不修行。他说门口有个电线杆,影响了自己修行。修行修道何必拘泥于形式?就如很多人来问,甲子修身术要如何练,何时练,盘腿还是躺着练。我说随意。其实玄门讲究的是自然,因为天地是自然的,只有以自然之道求之。所以不论你是要心静还是修得心静,都比不上心本来就是静的。
原文
尖仍识强,屡禁不弱,未缪之心矣。
释译
世人只知道什么强大,就追求什么。却没有人思考什么是强大。李小龙功夫厉害吗?厉害。法术强大不?强大。很多人看玄占、嗣算厉害,想学。却不思考,为什么这么厉害。黄派最厉害的是嗣算吗?不是。
是什么?是精神、情、大爱,光极华夏的精神,济世助人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法术根本起不了作用。没有神识的发动,法术没用。所以,遇事要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膜拜、惊呼、害怕。你看,有人见到鬼,吓半死 。其实人元神比鬼强很多,应该鬼怕人才对。可是人一旦害怕了,元神就会变弱,所以鬼上身了。
原文
呜呼!天地玄妙无极哉!君不思而思得思哉!
释译
唉,天地间的玄妙不在经文里,只在无极里。不是想与不想的问题,而是心中没有想与不想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超脱。这就是,无极的境界。很多人在想吉与凶、利与害。实际上这些全是会发生的。你若什么都不想,你才会明白。
“不是想与不想的问题,而是心中没有想与不想的概念”,这个很难理解,只有自己静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