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观后 - 家庭可以重新选择吗?

小偷家族

夜凉如水,还是熟悉的阳台。回到原生家庭的小姑娘友丽,再次被放逐到了室外。这次不同的是,她独自玩耍的同时吟唱着在小偷家族中学会的歌谣,先是透过阳台栅栏的缝隙,静静地张望、期待着,然后踩着小板凳,趴在阳台上,茫然的看着远方。

影片在此时嘎然而止,留给观众的是心底的那份沉重和不尽的思索。回到充斥着冰冷、残酷、辱骂、家暴、身心备受伤害的原生家庭,小友丽的命运无疑又陷入了重重迷雾。

有担当的电影应该引发人的思索、给人以启迪、即使它没有给出方向。

从这一点上来说,《小偷家族》做到了。

是枝裕和用细腻的手法,冷静而沉着的揭露出了这个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个沉重的现实问题。

当原生家庭不能给予孩子应有的温暖和爱,孩子可以重新选择家庭吗?

家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维系一个家庭关系的纽带?血缘还是亲情?

问题之所以沉重,是因为问题很可能无解,当未成年的孩子被原生家庭伤害时,孩子如何重新选择家庭?

首先谁来监控这一个个家庭的孩子,有无受到伤害?即使政府有心去做这件事,但是如何落地?如何衡量家庭已不具备抚养教育孩子的资格?把这件事从家庭推向社会,政府监管的成本如何?

其次,即使发现了孩子受到伤害,有哪些家庭可以接管这些孩子?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不太可能再接管别人的孩子,除非是那些生育困难的家庭,但这样的家庭又有多少?

另外,孩子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即使有别的家庭愿意接收,孩子自己根据什么标准去选择?他们自己有没有选择的能力?如何避免孩子们落入又一个虎口?没有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爱的能力又有多深?

是枝裕和在影片中其实是虚构了一个太过于飘渺的家庭乌托邦,现实中出现这样的家庭的概率近乎为零。六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仅仅靠缘份聚在一起,互相依靠,互相温暖。太过于理想化。只能看作是一个美丽的梦,但有梦总归是好的。

虽然没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案,但是问题依然是严峻的。不光光是日本,即使是中国,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灯红酒绿的物化世界的追逐,早已乱花渐欲迷人眼。疯狂的追求个性化、自由化,已经造成了离婚率高企、单亲家庭、继亲家庭、再婚家庭的持续增多,这样的家庭能给孩子多少的爱,对孩子的自我构建,心理成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令人担忧。

即便是完整的家庭,工作压力、物质的追求也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人们为家庭奉献的时间,加班严重,没有时间陪伴爱人、孩子,都或多或少的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

如果和世纪初的家庭相比较,家庭的规模已从一个个大家族,转变为一个个的小家庭。而且家庭的形式也多样化,出现了单亲家庭、继亲家庭、再婚家庭、寄养家庭、未婚同居家庭、丁克家庭等等等等,未来的家庭会怎么变化,充满着未知数。

但无论怎么变化,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家庭,其意义都不仅仅是搭伙过个日子。

家庭由爱而生,有了爱的结晶就有了养育、教化后代,传承文化、价值观的责任。儿女也就相应有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来共同维系着这个家庭的安全稳定运转。

而更重要的是,在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上,感情上的精神交流更为重要,因为说到底爱才是让一个家庭真正幸福的源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方岳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地平线上的背影阅读 443评论 0 0
  •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明天小学部放假一天。在这里祝天下儿童节日快乐!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
    粉色的倒霉熊阅读 362评论 0 0
  • 1月24日,亲子日记的第261天。 “妈妈,小姨也写日记了?。”儿子问我。是真的哟,我妹第一篇日记还配上我发的美篇...
    武际金阅读 1,157评论 0 8
  • 亲子日记第64天 今天周日,儿子八点的架子鼓课,今天老二起的晚点了,我没给他们做早饭,儿子说想吃小笼包结果...
    张博宇妈妈阅读 1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