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时,去朋友家聚会,她家里有6岁的儿子,我俩在客厅里说话,孩子在外面玩,不一会,孩子哭着回来了。
朋友问他:“怎么了?哭什么呢?
孩子说:嘉琪(邻居家的孩子)打我。
朋友说:你不会打回去么?这么怂!
孩子忽然特别生气,大声说:“上次他打我我打回去了,你吵我,不让我打,这次我不打了,你怎么还吵我?”
朋友哭笑不得,说:“上次因为我在你旁边,不能让你打回去,这次我不在,你就直接打回去就行了。”
孩子一脸懵逼,想了半天,说:“那就是说,以后你在我旁边,我就不打,你不在了,我就使劲打,对吧”
朋友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愣住了。
孩子被欺负,我们应该怎么做?
1、平复我们自己的情绪。
之前当我碰到自己家的孩子被人欺负时,首先是生气,上来就会问孩子:“你做了什么,人家为什么欺负你,怎么不去欺负别人”。孩子的感受是非常委屈,已经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还要被大人批评,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爱我。
有一种家长的反应是:愤怒,问孩子:“谁打的,走,找他去”。这个时候孩子觉得被重视,但是我们容易被情绪左右,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处理问题时可能会有失偏颇,影响孩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
一种家长的反应是:“一定不能还手,要学会忍耐和包容,他打你是他的不对,你还手就是你的不对。”这个时候,孩子憋屈加委屈,以后会活的小心翼翼,容易成为被长期欺负的对象。
我们要平复自己的情绪,不过分担忧,也不过度不当回事,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过度担忧,可以找周围的亲戚朋友做判断,把这件事情描述给他们,如果他们说“没事儿,属于孩子之间正常的吵吵闹闹”,说明我们过度担忧了。
如何判断是否过度不当回事,看孩子的反馈,如果孩子听完你说:“没事儿”后,低头不说话,或者情绪更加低落,说明我们太不当回事了,让孩子接收到“自己无能”的信息。
2、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给予理解和安抚。
记得去年过年回家有一天,小侄子(6岁)很生气的回家,抄起一根棍子(塑料的)就要出去,我拉住他,问他:“怎么了?”
他说:“有两个孩子刚一起打我,我打不过,回来拿棍子再打”。
我一听(心里着急,想怎么阻止他),面上装作很气愤的说:“敢打我侄子,不想混了,等我一下,我抄家伙一起”。
他一听,赶紧说:“没事,姑姑,我一个人就行,我拿棍子了,可以打得过他们”。
我说:“不行,万一他们也拿东西怎么办?你一个人打不过的”。
他想了一会儿,坐在沙发上,说:“其实也没啥,他们打的也不疼,就是一起玩,不是故意的,没事了。”
我问:“真没事了?那下次他们要是再合伙欺负你怎么办?”
之后我俩就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从发生到结果,每个细节做了分析。他已经在我这里得到情绪上的释放,内心被爱和理解填满之后,他放下了情绪,愿意说这件事情,后面的处理相对比较轻松。
发生冲突的时候,先处理孩子的情绪,表达我们的理解,共情。而不是询问事情经过,谁是谁非,就像快要被淹死的人一样,你这个时候教他游泳是没有用的,等没有情绪后,再处理问题,才有效果。
3、信任孩子,寻求帮助时提供帮助。
曾看到有两个妈妈带孩子在公园玩,孩子大概5.6岁的样子,两个孩子在旁边花坛玩,妈妈们在聊天,一会儿过来一个大孩子,大声说:“你们起开”,跟两个孩子发生了争执,这两个妈妈脸色一变,其中一个妈妈坐不住,要去看看,被另外一个妈妈拉住。
就看到两个孩子商量了一下,慢慢的凑到大孩子旁边,看看他在花坛里找东西,就听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哥哥,你在找什么?我们帮你啊”,大孩子过来一两分钟伸出手说:“找这个”,两个孩子就帮大孩子一起找,找到后一起玩起来。
这两个孩子自己化解了冲突,如果当时两位妈妈插手的话,恐怕结果不会这样圆满。我们需要信任孩子,给予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如果他们转头找我们,我们先认真倾听,用“哦,啊,原来这样啊”等词鼓励孩子说下去,等他说完后,问一下他,是否需要妈妈帮助。
如果不需要,说明这件事情在孩子那里不是问题,可以询问他打算怎么做。如果需要帮忙,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需要怎样的帮助。
4、开设“家庭会议”机制,一同解决问题。
我有一位学习教练技术的朋友,孩子二年级时开始开设家庭会议,每次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时,就会全家三个人一起开圆桌会议,其中一次是孩子放学被大年级的孩子堵住截走零花钱,孩子哭着回家。
晚上一家人开了家庭会议,一起想对策,爸爸的对策:接孩子放学,如果碰到那个大孩子教训他一下;妈妈的对策:放学可以跟小区里的几个孩子一起回来,不要单独回,或者跟老师说;孩子的对策:看看那个大孩子是几年级的,找堂哥揍他。
后来在朋友不断的引导和分析下,最终选择一个解决办法:放学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回;如果留校打扫卫生,没有同伴,打电话爸爸妈妈去接。
通过一起讨论的方式,让孩子学会遇到问题整合解决方法,选择最优的策略,知道无论何时,出现问题会有爸妈一起面对。
5、事后关注事情对孩子的影响。
事情结束后,看看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孩子三言两语带过,说明他可能根本不在意这件事,也就是说,这件事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心理影响。但如果孩子吞吞吐吐,眼里藏着泪花,那真的需要和孩子好好聊一下,解开他的心结。
如果是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法,实施后,要跟孩子一起总结,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做一个复盘,帮助孩子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被欺负,是令我们揪心的事儿,我们不能代替他去处理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独自面对生活,在保护他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即使没有我们,他们也能积极乐观的应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