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一下楼,她就非要买路边的那家鸡蛋灌饼。那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摆的摊位,由一辆三轮车改造而成,炉子、案板、一盆咸菜丁、一小框鸡蛋和一碰盖好的面团就是这个小摊位的全部。
女儿指着摊位说:“妈妈 买一个灌饼吧?我想吃。”我看着摊主指甲里的黑色油污,再看看来来往往的车辆所掀起的尘土,于是告诉她:“你看,这不卫生太脏了。往前走,一会妈妈找到一家干净的给你买。”她却老大不愿意地撅起嘴来,说:“我就想吃她家的,不要其他的。”我想这姑娘今天怎么这么倔,于是就边走边劝边解释。不管我怎么说,她就是越来越生气。她说:“不管一会你给我买多好吃的,我都不会吃一口。”听她这么说,我就有点生气:“你不是说想吃吗?为啥我买了你又不吃?”她也很生气地说:“我就是要吃那家的,其他家的都不想吃。”正要发火的我突然想到,孩子的行为并不一定是最真是的表达,读懂行为背后的语言才最重要。于是,我诚恳地答应她明天一定给她买那家的鸡蛋灌饼,希望她告诉我非要那家的。她看着我略显责备地说:“妈,你没看到那位奶奶很可怜吗?”是呀!那位阿姨一直在我家楼下摆摊,风雨无阻。看样子有五六十岁,衣着简朴,粗黑的手留下了她常年劳动的痕迹。女儿接着说:“妈妈,只要看到年龄大的老人,我就觉得他们特别可怜,就想帮她们。”
原来,女儿今早非要吃灌饼只是为了给老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我只看了不卫生。读懂了女儿的这份善良,我真的骄傲极了。我告诉她:“宝贝 你太棒了!妈妈为你的善良感到骄傲!”女儿笑着说:“做个善良的人挺好的。”幸好,我没有因为女儿的倔强而发脾气,要不怎么能读懂她内心的善良呢?从孩子表面的行为看到她背后的故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