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下车钥匙,我迈起那并不怎么轻快的步伐,挪进菜鸟。
自动感应闸门打开,我掏出手机,点开短信看货架号。
掏出学生证,让她扫我刚拿好的包装袋上的条形码,出库。
后头的一群黑压压的人群就渐渐的隐出了我的后脑勺。(闷窒息的可能是盐水混合物)
爬上了6楼,手里的塑料袋和我一起摇晃。
衣服的重量不足以让我疲惫,最让人疲惫的是学习工作生活的琐碎。
在笔筒里掏出剪刀,剪开包装袋上的最边缘。
拿出那件我在某宝上很多廉价店铺里挑出的,店铺评价比较高,没有差评,买的人比较多,买家秀比较好看的那件姜黄色的衣服。
光线很充足,抽出衣服的瞬间,很多灰尘在空中飘。(请在你闲适的时候再去享受这种无人的静谧。)
庆幸的是,衣服并没有令人不愉悦的气味溢出。
习惯性的,把衣服翻转一个面。找所有地方的接缝处,开始细碎的操作。
这令人无奈的举动,把线头多余的剪掉。
肯定是虚荣心在作祟,我并不想让ta看起来廉价,看的我像是一个只能穿地摊货的“村里人”。
高级的做法就是让这件衣服看起来更加的完美无缺。
但是有一条衣服底边的缝线看起来就像是小学生手抖画不好的一条直线一样。
淡黄色的印记在毛料上游走的飘忽。
虽然用的是同样底色的线迹缝制,但是绝不能让眼尖的人发现,我穿了这样一件由打了瞌睡的车间工人缝制的衣服。
那么这件可能是被眼尖的人退回给卖家的毛糙布料,再一次被报有侥幸心理卖家进行二次售卖。
恭喜我,怎么就成了这个中奖的人。
掏出手机,点退货。
讨好恳求的问候,都不能让我心软。(已经变成炸了毛的猴子,变不回来了。)
给我返利发红包的微信轰炸也不能改变我根植在差评里唯一的“1”
(说明现在的顾客真的不好惹,也真的惹不起。谁对谁错,谁该善良,我们都没有评判的权利。)
更不用说每天都能定时定点看到陌生号码出现在手机上(高兴的我以为是我男神答应我做我女朋友了)
请自行忽略掉每天一条短信让我撤回我在评论里的“闹剧”。(曾经以为我是个很有忍耐能力的可人,但是真的和那些不造老板给了多少根“士力架”的客服没法比。)
姜黄色已经被我重新塞进了那个黑袋子里。
自然的,ta已经有了ta应有的归宿,墙角的阴气让ta体会了潮湿与寒冷。
其实ta 可以拥有更好的归宿。
我花运费钱把ta送回沾满铜臭味的卖家手里,进行第三轮出售。
我希望心存净地的卖家能进行有效的布料二次回收。
因为,由于缝制车间的工人的粗心大意,和那些所谓的“手抖”,很多布料将要被直接遗弃。(当然,也有二次利用的空间,详情参照上方的多轮销售步骤执行。)
这对于地球资源来说,是一种间接的资源浪费。
资源不能在首次使用时就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我们还要花人时来改善我们亲手造的孽。
不是不允许我们犯错,是从宏观的世界格局来说,我们切入的点太小,我们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面顾及到自己的利益范围。
布料缝制有误,我们就又多浪费了5厘米的线,1米的布料。
1米的布料5斤棉花。
1天算10个失误。
1年有3650个失误。
365天就有1825斤棉花在流失。
10家工厂就有33亩田地的棉花在1年作废。
旧衣回收能够拯救的是一小部分山村儿童的温暖现状。
可是,谁不喜欢美呢?
(美,其实是自我的救赎)
文本的“我”为虚构人物,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