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世繁华,若指尖沙;一世烟雨蒙蒙,纳川入海。心若向阳,四处都是花海,心若澄清,处处都有极乐。
重新审视面对自己的内心,才发现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生活只有记录,才会有拭不去的痕迹。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只有囫囵吞枣的输入,并没有逼迫自己去做笔耕不辍输出,内心总会觉得缺了点什么。或许是生活的五味杂陈,让自己的内心一直在逃避,不想把这些记忆记载下来,只想做一颗飘荡的芦苇,风吹哪里落哪里;有一点点思想就够了,何必要记得来时的路。
但随着时间的逝去,内心的不安越来越积攒,突然从每日码字的状态走向了去内容,去思考产品。我的内心还是对文字有深切的渴望,于是再次决定拾起笔,继续保持记录的习惯,哪怕随心乱写也好,但至少我能记录每日的心情。
2024年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修一颗强大的内心。
犹记得杨绛先生曾接受过一次专访。
“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这样问她。
先生说:“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先生又说:“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不去抱怨,不怕孤独,努力沉淀,世间皆苦,唯有自渡。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在这复杂繁芜的世界里,庸人甘于沉沦,强者寻求自渡。阅尽人间百态,尽管历尽沧桑,先生以一个过来人的告诉姊妹们:
无需外求,只要不断淬炼、沉淀,便能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到了一定年龄阶段,我们越来越会隐藏自己,悲喜不外露,痛苦不表现,只留到晚上时独自细细品味,和内心的自己进行新的一轮又一轮的辩论,然后在想不通和放下中悠然睡去,继续迎接新的一天。
好久不聊,各自忙碌,奔走在不同城市的闺蜜,突然找我吐槽,说想逃离婚姻的围城,问有没有什么稳定情绪的书籍推荐,我有点讶然,毕竟在我的印象里面,她有爱情作为牢固的城墙,怎么也会有这番感叹。
随即也表示理解,最近确实收藏了很多修心的书。人到了一定年纪,虽然各有各的忧愁,但是心境总是那么的相似。
是啊,每次都会拷问自己,可不可以活得自在一点,可不可以逃离压抑的生活气氛,可不可以不照顾别人的情绪,可不可以不社交,可不可以,我只属于我自己。
3岁以前做什么都可以,3岁到30岁的时候做什么都不可以,30岁以后一半可以一半不可以,60岁以后无所谓可不可以,都已经没有精力去做。
到底束缚我们的是什么呢?
是亲情、是关系、是爱、是道德、是生活、是金钱,还是我们自己。
太多了,这就是生活,千丝百缕缠绕着,解不开,挣脱不掉,进了迷宫就再也无法再走出去了。
烦恼总是会不断发芽,像除不尽的草,最后恍然大悟:“人生不过是一场自我救赎。”
因为友谊不是藤蔓,婚姻不是救赎,亲情不是温室,唯有自己是自己人生和情绪的掌舵者。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而大部分的经历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家有言:“万般皆是命,唯有人自渡。”
想要从烦恼中解脱,就需要学会不断修心。
直至现在,我也的确从不相信不努力,不付出点什么就能有好事发生,大山就在眼前,不攀爬不可能登顶,不走过去,你永远都看不到想看的风景。
山不过来,我过去,过程辛酸苦楚不必多言,几年之后,褪去旧时青涩,这一路翻山阅己、悦己,回过头来,内心确实强大了不少,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在磨练出独立不依赖别人的自己,有了独自闯荡这世间的勇气,虽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完美,但至少每天都在一点点修炼。
听过这样一段话:“对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只试着做一点点,也会导致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开始改变。
哪怕到最后发现,这件事情还是做不到,也和从一开始就什么都不做有着天壤之别。”
长大以后才知道有些事光呐喊没有用,行动才能解决问题,我开始学着坚持做好一件事,我开始接受低谷期的到来,我学会了忍耐,默默蓄力,抓紧弯道超车的机会。
每天,让自己内心强大一点,夜里可以崩溃,但白天还要戴上面具继续乐观生活,因为面具戴久了,你就会发现,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真的就变好了!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