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到新东方俞敏洪和周成刚共同写的《在成长的路上奔跑》一书,得益于学过高效阅读训练,花了几个小时翻完并做了笔录。作为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职业女性,很多人在我这个年龄或者比我还年轻的时候已经选择相夫教子的生活。今日在我告别上一家企业三分之二个月,在我重新思考职业生涯上半段的日子里,这本书无疑是上天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它帮我捋了一下关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在我刚毕业那些年,一个英语兴趣爱好者,在校学习和工作运用都可以轻松应对自如的人来说,对校外培训机构毫无兴趣可言,今天看完这本书才觉得自己曾是那么孤芳自傲,失去了向强者学习的机会多年。
首先俞老师提到的很多英语学习方法,很多都是我读书年代运用过并获得良好收获的技巧,而我却从毕业到现在21年也仅仅用于我的职业生涯发挥它的那么一丁点功力,最了不起的也只是最近几年把这些年的积累转化成一门企业内训课。帮到的人群仅仅是如此小范围,此刻为自己年轻的清高感到羞愧不已。
谈到人生规划,俞老师原来如此钟爱地理,以致于他联想到了人生规划所需要的人生地图。设想你在20年多前还没GPS导航,拿着一张地图走在俄罗斯莫斯科城市里寻找某个教堂,然后寻遍了地图都没有找到教堂的名字。如果地图都没有标识你要的目的地,你要到达目的地也只能询问路人。这个就存在一个机遇的问题,如果你运气好,遇到一个能告诉你走一条捷径就到,恭喜你;那也不排除问到一个不知道最优路线告诉你绕道而行的方案,甚至是摇头不知或者提供错误方向的路人。那么人生各个转折点中,你是否能够有运气遇到高人为你指点迷津,那就真看上天如何赏赐各个修行人了。因此,我认为,绘画出属于自己的那幅人生地图才是决定自己是否有一张地图的关键,而绘图的能力才是大部分人所要解决的困惑。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人生交给路人,那么尽可能保证自己手上能有一张俞老师说的人生地图吧!
关于人生不设限制,挖掘潜能和自主性,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问题在于,有多少人有能力看得准自己或者孩子有什么天赋潜能呢?这也是一个需要学习和提升功力的课题。校内学习和自学无疑陪伴着我们的一生,在离开校园的道路里,自学能力决定了我们未来将会成为什么模样的人。不谋而合地发现了阅读的重要性,它建造着我们的底层思维逻辑,它决定了我们去思考我们不同阶段究竟是需要什么?它影响着我们此刻的准备,下一刻的选择,某种程度也会影响着机遇是否与你有缘。当你都能笃定地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当下,内心是富足的。这一点跟财富情况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不需要你多富有才能去做的事。
当我们能笃定选择去做一件事,能否排除身边的干扰,像阿甘那样专注于它,迎接困难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是考验我们能否认清人生的临界点。首先,又是考验你能否看清自己所处的临界点在什么时候出现,更多的时候临界点是表现在精神上,你觉得这个坎过不去想要放弃的时候。把自己抽离出来看看自己是处于一个被动消极还是自愿自觉到坚韧不拔的状态?刚刚经历的大雪的气节,这个节气过去,阴气消散,直到冬至那天一年当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后,阳气逐渐增强,这就是经历临界点的过程,阴极阳返,否极泰来。如果说有始有终很明显是没读过易经的,我们古人智者常用以终为始来开启人生的下一阶段。人生跨过临界点,就是一个新的开始,随时随地感悟是人能拥抱无常生存下去的智慧。
这又让我想到最近台湾作者把人生的生存能力分为两个:摆地摊的能力(技能)和走江湖的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归为学会怎么活好的能力,也就是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