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桂花来袭,飘香四溢,欲罢不能。
宋代词人李清照曾描述过桂花之美《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疏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记事起,第一次接触桂花应是大概8岁左右与儿时的玩伴放学之后每每聚集于此。
舅舅家门前有条小溪,往上游走大概俩分钟便有一颗参天大树。旁边有茅厕、田间、桂花树坐落于假山之上。
儿时贪玩总会爬到树上采摘,年龄小,胆子小上去之后便再也不敢下来了,每每被取笑。过后却还是不能阻挡,插在头上,带回家中,带回学校,折断丢在地上,那种气味至今仍难以忘怀,现在想来那时多无知,这么美好的东西尽敢亵渎、采摘,但大人也并没阻挡,或许和我们一样吧!
大风刮来,臭气熏天实在难以忍受可我们却并未就此离开,我想大概是桂花的香气阻挡于外,不敢接近我们罢了。
这颗大树不知道存留于此多年了,静静站立守护、给予、奉献它的一切,从未要求人们报答,多么可敬。
以后每年那个时节基本都会转上一圈,继续看望它,但更多的则是破坏它。
更有清代诗人张云熬曾著有《品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桂谐贵,学名木樨,有“九里香”之誉,九月桂花香千里,寓意吉祥美好,彰显高贵情怀。
更曾有传言桂花飘香万里,远居海外华侨闻到气味眼前便浮现出家乡的山水,勾起思乡之情。在古代战国时期燕,韩俩国更是互赠桂花以示友好,在很多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更以此表达爱慕之情。
第二次或许是多年以后在公司上班,出门右转门口便有一个大型的花园,午饭过后更愿意去此间散散步,很多同事不外如是,总会让你心旷神怡,上午工作带来的所有烦恼烟消云散。
住在离公司不远的小区,很适合跑步但每次早起更愿意舍近求远,只为那桂花香。或许由于岁月的洗礼,年纪的增长再也不愿去干儿时那种荒唐事了,更愿意猛吸一口气闻一闻,用镜头记录下来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欣赏。
宋代词人辛弃疾也曾写过描绘桂花的词《清平乐.谢淑良惠木樨》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圆高树影。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四句,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吴江即吴松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两句,这里用“团团 ”来写桂树,水沉,香名,这里用指桂花馨香。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数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宫黄,指古代宫女以黄粉涂额,是一种淡妆,这里是指桂花。桂花体积小,宛如淡施宫黄,可是开在人间 ,竟然这样芳香。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
第三次偶遇桂花,或许有着不解之缘,偶尔喜欢去河边散步,也许是放松心灵,但同样也离不开桂香的吸引。
三次之多,不再采摘也不愿拍图片只愿把对你的喜爱写进文章,用文字表达出来。
唐诗宋词,宋代词人对描写桂花的有许多,白居易也曾写过,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桂花》。
暗淡清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疏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爱不需要借口,不需要理由,爱便是爱,单纯的喜欢。
充满自信坚持的去追寻你的梦想,然后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你简单了,宇宙的法则也就简单了。
一首歌,一杯茶,一本书,简单如我,我是90后的小二狗希望更多人喜爱我简单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