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不婚,人们还是简单地以为就是因为房价高,收入低,以为买得起房子了,大家就愿意结婚了——错,全错,正因为房价高,房子能代表阶层,所以结婚才需要房子,如果人人发一套房子,那么要求就会变成其他能代表阶层的东西,如果你处于阶层的下位,就还是很难结婚,还是要给高额彩礼——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种补偿,你的其他价值不够,所以必须给,根本不是什么生育补偿,而是价值补偿,如果全世界就你一个男的,那么公主都会排着队给你送金银珠宝,还生什么劳什子育补偿——这个观念就不会被人开发出来。
那以前的人为什么大都能结成婚呢?以前也有各种要求,比如要求成分,有没有三大件,居民户口还是农民户口等等,但尽管如此,乌龟配王八也总能配上,你条件低就配个条件低的——重点来了,现代的这些底层婚姻,很多都结不成了,因为以前自己过活很难,一个男人没个女人操持家里,生活质量会下降,会无后;而一个女人没个男人挣钱和保护,会饿死,会被人欺负,也同样会无后,所以大家默认就是“尽管看上的并非最优解,也得将就,且并不以此为将就”——从心理上就觉得这是个很正常的事儿,人生嘛,就这样过呗,还能咋地,包括催我们婚的父母,他们自己都是糊里糊涂,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结的婚,也不知道自己过的啥日子,根本啥也不懂。
自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被“原子化解构”后,人们开始发现婚姻并非达成以上目的的必要手段。什么是原子化?即一切可以以个体的方式达成生存目标,万事皆有完备的系统提供服务,而非全部都得自己搞定,比如修个锁,修个电视,通个马桶,打扫个家里,做个饭, 补个衣服,这种事情以前都是要自己搞定的,要么男人干,要么女人干,所以你得找个搭伙的人分工,现在呢?搭个屁,这身边人干起来,远不如社会服务来的优秀和专业。
同理,想有后代并不需要婚姻,现代同居但不领证的,在80/90后里占1/3以上,也就是平均3个人里就有1个,只谈恋爱,不结婚,孩子可有,也可无,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随时分开。
养老呢?这一代人都有自己养老的意识,再过20年,养老赛道一定被各大商业机构抢破头,不仅服务会卷起来,还会有各种层出不穷的老年服务新体验,20年后你再看现在所谓“没孩子就不能善终”“没老伴就不能善终”的言论,会跟现在看20年前说“网购都是骗人的”一样可笑。
当初的婚姻制度,无非就是为了让小结构自己消化解决养老,生子,琐事的问题,同时解决男女价值在时间上的错配问题,让“先付出”“先吃亏”的人在后续有点保障,所以才有了财产平分制度,这样就能让小结构自己循环起来,避免把成本和问题带给统治者,并发展出了“孝”“爱情”等人为的虚拟概念——目的就是用社会共识去洗脑和加强人们的这一自循环意识。可现在这些都已经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了,还解决得更好,那婚姻本身作为达成这些目的的形式,就成了一种行为艺术了。
未来什么人还需要婚姻?越穷地方的越穷的人,因为越穷,社会分工越模糊,机会越少,原子化越慢,以上的目的就还得通过婚姻去保障和达成。所以要结婚率上来,中国就得变穷,而不是变富——只要变富,结婚率一定持续降。可这样上来的结婚率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我们要的是更多数量的牛马,而不是更好的生活?这对谁更有利?显然是本末倒置的。
所以不要再追求结婚率了,社会进步本来就会导致婚姻结构的解体,除非你想追求的是贫穷。不婚的原因,是没必要,而不是这高那高——还在讲这高那高,什么房价高,彩礼高的,都是想结婚但阶层太低导致结不了婚的。可他们得明白,就算房价低,没彩礼,他们也还是结不了,因为别人会提出其他要求,要求他们证明自己的阶层高过其他人——你以为于东来要求员工不能收,不能要,就能不收不要了?该给的,私下还得给,你要真这么脑残以此为借口不给,人家可以不结——朋友,几岁了?别这么天真好吗?
所以不用想了,唯一的路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阶层,否则再怎么样都结不了。就算勉强付出很大的代价结了,最终也会以试图压迫另一方的方式拿回来;另一方呢?拿了人家很大的代价,也是要用一生的自由去偿还的,那些婚前的承诺,都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变成为了达成婚姻目的的谎言,最后的结局,就是底层互害。
可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真的找对了方式,真的埋头提升了阶层,开阔了眼界,大概率会变得没那么想结婚了,因为“阶层提升”这个结果,已经能解决他们当下的所有需求——比“结婚”解决得彻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