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某个野生作家的亲生读者,今天为了得到其在书上的亲笔签名,出去了大半天。回来的时候其实有点累,可是我一想,若就此在床上“躺尸”(俚语,家乡方言,意为躺在床上睡很久的觉),大概再次醒来就是明天了,我不能这样对待时间啊,于是果断带着电脑去了图书馆。以为心情激动的我会不饿,晚上就只吃了个苹果,结果还是高估了我自己,不是不饿,是时候未到啊,坐在电脑前的我看着那些方方正正的字怎么就都变成了一个一个小馄饨呢~
胃里空空,脑子里又被小馄饨的想象塞满的时候,我果断起身出去吃小馄饨.......
虽然八点钟不到,但是天已经黑了,我就去了一家离图书馆较近的小吃店,说是小吃店,却并不是一个有屋有顶的室内,而是一家露天的小吃帐篷,虽然也还是在校园里面,可是啊,占据的位置真的不算有利地形,但是,顾客还挺多,大概是因为比较好吃吧!
我要了一碗小馄饨和两个水煎包,馄饨和水煎包都是小小的,小馄饨就像一个栗子那么大,小水煎包像两个栗子那么大,看起来超级可爱,在昏黄的灯光下,热气腾腾的小碗里有着绿色香菜和黑色紫菜的点缀,一个一个小馄饨就像一个个打着滚的小胖娃娃,竟让我有点舍不得吃,此情此景,还真有点露天深夜食堂的感觉呢,虽然此刻连八点钟都没到。
旁边坐了两个点了小笼包的女孩子,兑好了醋和辣椒,她们津津有味的蘸着吃了起来。不过,这么美味的小笼包搭配的是两个女孩的抱怨声:
“老师好烦啊,明明是他没教还怪我做的不好。”
“就是啊,像xxx(她们提到的另一个同学的名字)那样无师自通的天才毕竟是少数好吗?居然嫌我们P的不好。”
“..........”
听着听着我渐渐懂了是怎样一回事了,原来她们开了一门PS的课,老师在课上只简单讲了理论,然后留了作业,等到下节课点人去演示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和那个xxx都被点中了,结果就是,老师夸赞了xxx,然后批评了这个女生没有好好练习,顺便批评了全班大多数的不认真。
听着她们的抱怨,我仿佛在氤氲的热气中看到了自已过往的学生生涯。初中的地理课上,老师叫我回答经度纬度的问题,我没回答上,可是并不觉得羞愧,因为当时班里大多数同学对于那种计算问题都觉得难,都不是很会,所以我的“我不会”也说的理直气壮,然后那个严肃的女老师就叫了我们班另外一个女生来回答,她还真的回答上来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女老师不苟言笑的说“这就是差距。”时的语气,既有对那个女孩的欣慰也有对我们大多数的灰心。可是那时的自己依然觉得不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大多数都不会啊,而那个会的女孩不过是对地理有天赋罢了,直到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吃麻辣面,等待的时候,她拿出一个小册子,是地理知识点总结。当时我还说:“你怎么这么喜欢地理啊,吃饭的间隙都要看一下。”她笑了笑,没说话。
初中地理学的不好,直接导致我对地理很厌恶,上了高中文理分科,我就是因为地理才没有选文科,虽然对物理也挺讨厌,可是相比地理来说,可以忍受啦!就这样,我在自己并不擅长的理科中摸爬滚打很煎熬的度过了高中。
若不是听到那两个女孩的抱怨,我一定想不起初中我所认为的对地理有天赋的那个女孩,现在想起,我当时只顾着说她有天赋,却忘了她在最开始其实也和我在闲聊中说过地理很难的话,那次吃饭间隙我说“你怎么这么喜欢地理啊,吃饭的间隙都要看一下。”的时候,她只是笑没说话大概是因为和当时的我说了也说不明白的,她没说出的那句话是:“其实我的地理也不好,所以我才下功夫看呐,在吃饭的间隙看小册子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想弄明白,想记住,想能回答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已。”可惜我就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她的地理好,不过是天生对地理敏感有天赋而已。
小时候就听说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大学呢,有的师傅是不会教你具体的步骤的,有的时候甚至连思想都很隐晦,可是结果可是要看成品的,那些能完成的人都是用了心的,你只看到了他在十分钟的演示里驾轻就熟的漂亮操作,然后心安理得的说:“有几个像他那样的天才啊,那么厉害,老师不教也会。”却不知道课后,他用了多少工夫,翻了多少次书,进行了多少次练习,才能有那样精彩的十分钟PS操作。
渐渐的长大,见到很多很牛的同学,我以为他们都是天才。
“他的英文发音真漂亮,人家的声音和舌头就适合读英文。”
“他咋那么会写代码,真厉害,计算机大神!”
.......
我没看到的是:他在走廊里练习朗读英文时的刻苦;我也看不到大神敲代码的认真;
.......
大多数人都喜欢用想当然的“天才”去称呼那些用心的人,却忽视掉他们的努力与认真。所以,天才才是少数派。其实,所谓“无师自通的天才”不过是比别人更用心而已,大抵牛人都不是被教成牛人的,而是自己努力成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