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武亦妹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一时纷纷扰扰,极力提倡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极力提倡"国学"也就应运而生。
我不愿称之为"国学",我宁愿称她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无所谓复兴,她本应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以贯之。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可以探讨,但不应一棍子敲死!许多古诗词、经典文言,文字、音韵、意蕴之美,非一言可以蔽之。如要反对,请先对她了解、熟悉,再提反对意见,不了解、不熟悉的反对是为反对而反对。
中华传统文化,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含太多先人的智慧,与天、地、人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些都是先哲智慧的结晶。我们的文化太重统整、意像、笼统,以及可言与不可言之间,也就注定了发展的不足,比如抽象、逻揖、分析、考据,实证…我们发展了极高的人文学科,而科学学科却严重滞后。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华夏文明是一种烂灿的文明。
一定的文明总是与一定的地理环境,一定的制度文化相生相伴。华夏大地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注定与西方的海洋文明不同。中华文明是所有古文明中未曾遭断灭的文明,这正说明了我们文明的生命力。
近代西方文明异军突起,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是否我们应该扬弃我们的文明?非也!西方文明有其可取之处,但不全尽然。一种古老的文明由于延续太久,故有僵化、有固步自封,也有历史的包袱,但她不是我们扬弃的理由。
根植传统文化之根,吸收多元先进文明,是我们文明的应有之义。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借传统文化达到某些诸如敛财或不可告人之目的。不了解、批判并继承自己的文化,是对过去的背叛,亦是数典忘祖!
对孩子,我是提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对她的批判继承,不应怀疑。
武亦妹现象,我更愿意把她理解为一种娱乐现象。我想说的是,重要的不是她记了多少,而是她感受到了多少,赏析了多少?我们的教育差的确实不是记忆力,而是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审美的能力。20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