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天的那些事儿
世人总说清官好。
今天,我们就看一看来自明朝且历经四朝的清官,海瑞。
青天大老爷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古装剧中,比如最著名的“包青天”包拯,因为他的铁面无私与恪守法规而被百姓们爱戴。
明朝也有这么一位,但他倒不是因为个人能力,而是凭借纯粹的清官之极,作为天下廉吏的典范,富人的眼中钉,荣得此称号。
“海青天!”
一、青天的出身
翻看海瑞的家谱,你看发现他的先祖,爷爷辈,甚至父亲辈都有很多官员,但由于父亲落榜与早逝,海瑞只能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靠着几十亩地度日。
几十亩的田地不算大,算不得富,但同样算不得穷,只能说是中等偏上,大致不瞎搞,生活还可以。
从小母亲就给海瑞灌输一种思想:若他立志日后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
海瑞给自己取了一个号,数十年后传遍明朝的官场。
“刚峰!”
海瑞攻读圣贤书时,正是明朝的魔鬼学说“心学”盛行之时。
何为心学?
不得不说王守仁不是凡人。
此人就是著名的“格物致知”的实践者,七天格竹,结果格出了一场重感冒,王守仁从此不信朱熹的忽悠了。
因当时的北方动乱,他自小不读经书,却熟读兵书,成年后又对传统学说产生质疑,考科举也是随便考一考就中榜,最后在迷茫中到龙场,悟出了这个令无数人痴迷,为之付出一生践行的学说。
“知行合一”
四字即是精髓。
心学对少年时的海瑞影响极大。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策论,谈及当时治理南方动乱的策略,中了举人。
次年,参加会试,写了一篇平定动乱的策论,此文却是不被重视,海瑞落榜。
四年后再次参加会试,又落榜。
没有关系,明朝不是必须过了会试才能入官场的。
海瑞被分配到了一个县内当老师。
自此海瑞算是半只脚踏入了仕途。
在教学期间,海瑞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读书人身份,不得随意向他人行大礼,上官来此巡查,海瑞仍是直立面对,不过一作揖应对。
“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有屈身行礼。”
母亲从小的教导加上少年偶像的学说。
刚峰愈刚。
二、官场“纵横”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看到这里“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海瑞的政令无疑是有益于百姓的,但同样,深深地伤害了富人的利益。
身为一县的老大,在古代这样的官也被称之为“土皇帝”了。
与其他县令相比,海瑞的生活,只能用贫苦来形容了。
有一次海瑞上街买了二斤肉为母亲祝寿,把大家惊讶坏了,甚至卖肉的人都难以置信:“竟然有一天海县令也会来买我的肉。”
其实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明朝的官员普遍工资低到令人发指,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靠着工资过活,却只能住着一间普通民居,更别说锦衣玉食了。
工资极低,后朝官员们却大部分过得很舒适,自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了。
浙江之富,天下闻名。总督胡宗宪之子一次犯了律法,海瑞自然知晓其身份,治罪是铁定不可能了,封建社会的堂堂一省总督之子岂能被他执掌生死?
但海瑞装作不信他为总督家的公子,只是将他携带的千两黄金没收到府库,派人报告总督。
此事做的漂亮,胡宗宪本人表示无话可说。毕竟犯了法,人家没治罪就是给面子了。
可海瑞如此做,只是因为二人身份差距悬殊。
面对手下,海瑞就没有如此文雅了。
凡是海瑞上任之地,他的同事,手下皆头痛不已。
贪污受贿根本不可能,海瑞眼里别说沙子,连眼药水都容不下。
连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公子的金子都敢没收。
前有陶渊明厌恶官场的势利黑暗而隐居山林,后有海瑞直面同样深不可测的官场亲自整治。
看起来。
社会好像进步了啊?
海瑞也不傻,不会主动得罪上司,只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做事情。
传言海瑞断案没有多么英明,并且总是偏向弱势的一方,比如贫富中的贫,官民中的民。
此言实不实不好讲,但可见海瑞自从入了官场,就表现出了格格不入的一面。
在生活中艰苦朴素,身为父母官却难得吃一次肉。
在为人是坚守本心,努力做到书中圣贤的模样。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使治下的百姓得以过上好日子。
在与他人相处中,不卑不亢且制止一切违法行为。
对于百姓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官,是青天大老爷。
但对其他人呢?
三、起伏又起伏
由于海老爷的好名声,几年之间被连连提拔。
毕竟领导们都喜欢这样好名声的下属。
而他的同事和下属自然也是巴不得海老爷快点升官离开辖区,不然都得跟着海瑞一起吃糠咽菜,实在受不了啊。
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户部,到了京城了。
这个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的海瑞终于到了这个各方势力纠缠的中心。
整个政界的人都瞅着这位,想着他能干出啥事来。
当时的背景比较复杂,笔者就再多啰嗦几句。
皇帝嘉靖不用说,炼丹修仙多年,每天嗑药,严嵩老贼也被自己的心腹徐阶扳倒。
皇帝大人自然是不问世事,专心成仙,而且还坚信一个道士的胡言乱语,搞什么二龙不得相见,不见自己的儿子,也不立太子。
因此内阁首辅徐阶就成为了大明的话事人。
这落在了海瑞眼里。
这还得了?
孔夫子说过什么!
你做君王竟然整天炼丹!
年纪这么大了也不立储!
每天就知道挥霍我大明的钱财!
海瑞以前没近距离感受过,也没那本事送奏章到求仙皇帝面前。
如今?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一日,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嘉靖呈上《治安疏》。
我不是嘉靖本人,也不知嘉靖看了内心有多么愤怒。
史书记载,嘉靖看了那篇奏疏后直接扔在了地上,想收拾一顿海瑞。
旁边宦官见状忙讲了海瑞的备死行为,嘉靖听完久久不语,着实被震撼了。
一天之内反复阅读《治安疏》多次,唉声叹气。可能嘉靖也实在是年纪大且病重了,对这辈子的荒唐有了一点觉悟,竟然没有把海瑞立刻干掉。
嘉靖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很明显,嘉靖不愿意牺牲自己成就海瑞的好名声,更不愿意真个做了商纣王。
可是,人心莫测,圣心更难测。
同年秋季,嘉靖病情加重,这下嘉靖的内心有些自闭了。
老子每天修仙,每次都诚心诚意做法事,不长生也就罢了,这凡俗之病怎么还越来越要命了?
心情郁闷下,找来大臣徐阶聊天,他不傻,既然成仙无望,也不讲究什么了,该商量立太子的事情了。
哎,说起立太子,就想起了公德私德两开花的海瑞。
嘉靖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
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
这就尴尬了,海瑞终归还是没逃过这一劫。
下了诏狱。
何为诏狱?皇帝下诏弄进去的,就是诏狱,一般情况下关押的都是犯事儿的达官显贵。
皇帝要求查出指使海瑞上书的幕后人,写了狱词,送入宫中,但嘉靖却一直留着,什么也不说。
户部有个叫何以尚的人,琢磨着嘉靖一直不处置海瑞,是不是没打算办他?
这人动了心思,他可能以为嘉靖抹不开面子,打算给嘉靖个台阶下,于是上书放了海瑞。
这下凉了。
一起下了诏狱。
首辅徐阶在史书上也是个大人物,本人虽不是什么吃糠咽菜的清官,但绝对算是能臣,他对海瑞的正义很欣赏。
于是海瑞在群臣的落井下石下保住了性命。
同年十二月,嘉靖病倒,驾崩。
此时外界还不知消息,诏狱牢房的主事不知道从什么门路得到的消息,他想着以海瑞的命硬程度,徐阶都保他,嘉靖一倒,海瑞必受重用。
主事搞了一堆好酒好菜给海瑞,海瑞一见这场景,还以为自己即将掉脑袋了,就开始大肆吃喝,八成平时也没机会吃这些美食。
这时主事悄悄在海瑞耳边说了一句话。
“嘉靖爷驾崩了。”
正在吃喝的海瑞愣住了。
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嚎啕大哭,趴在地上哭了一晚上。
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嘉靖明显在他心中不是一个好皇帝,而且还在临死前加害与他。
可他却这般伤心,为何?
海瑞可能不是一个像张居正那般翻云覆雨的治世能臣,但一定称得上是一个义胆忠肝的忠臣。
他的一切,清廉,固执,视死如归的态度,都是为了天下百姓,都是为了这个庞大却老迈的大明帝国。
我相信他不恨嘉靖,他只恨这满朝文武的龌龊勾当,恨这天下有那么多百姓过不上好日子。
我不知用什么词形容他,大概,“斗士”二字较为恰当吧。
就像在他之前上书死谏的杨继盛。
这个世界总是斑驳杂乱的,某些人可能并没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没了他们,总是有些不对劲,不对味。
一碗牛肉拉面里可以牛肉少一些,但绝对不能没有。
这个世界可以拿命来坚持原则的人少一些,但绝对不能一个都没有。
不出所料,海瑞先后在兵部、大理寺和通政司做了官。
隆庆三年,海瑞被外放,做了应天巡抚。
四、功成名就还是黯然落幕?
先将巡抚一职,在地方官上,这官职基本算是到头了,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封疆大吏了。
但海瑞的官职并不特殊在这里。
应天,大概在如今江苏一带,江南的鱼米之乡,这下子这个巡抚的含金量就高的不得了了。
相传很多奸邪之人听说海瑞来了,立刻辞职前往他处,想办法避开他。
唐朝大诗人杜甫有一句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应天的有钱人家门漆都是朱红色,但自从海瑞来了相继改刷成黑色。
显贵们也都很识相地减少出行的车马随从,低调做人。
他们还是太年轻。
海瑞兴修水利,贯彻一条鞭法,惠及辖内各地百姓,海青天的名声大盛。
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
海青天早就看那些大地主不顺眼了,他开始全力打击豪强,把那些土地归还老百姓。
人是有贪欲的。
有奸民诬告世家豪族,放在一般情况下自然只能是自不量力,可如今海青天掌权。
士大夫们经过某地,按道理来说当地官员怎么着也得有所行为,请客吃饭之类的。
可海青天会惯着你吗?
豪强富人们不堪重负,竟然有很多人都离开了应天。
士大夫们也对海瑞怨言颇多,这造就了海瑞的官场过早落幕。
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故事。
徐阶当初力保海瑞,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
但海瑞分的很清楚。
徐阶被罢免后,海瑞查到徐阶家中田产万亩,徐阶儿子鱼肉乡里,他没有因为当年的救命之恩而装聋作哑。
他想办了徐阶。
徐阶也郁闷,碰到这样的白眼狼也没办法,只能花钱贿赂当朝官员,想办法弹劾海瑞,动用老关系把海瑞整了下去。
自此海瑞算是退休了。
之后的内阁一哥高拱、张居正都不喜欢他,因此虽然他又被起用,但并没有做什么重要官职。
万历屡次要重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
海瑞病死在南京任上。
死讯传出后,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五、功过是非谁care?
“以现代视角评价历史人物就是耍流氓。”
我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海瑞此人,可谓是明朝的于成龙,清廉到了极致。
他就像一个道德模范,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圣洁得不像凡间之人。
他并不像张居正那般神童,玉树临风,也不像严嵩那般,在年轻时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改变自己的初心。
他是一个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他也知恩。
当年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联手救下他的性命,他被罢免后前往谢黄光升的恩情,在其去世后痛哭流涕,悲伤不已。
可他面对徐阶家族的不法行为时,没有因为当年恩情而放过,也没有故意凸显自己的铁面无私,只是照着律法执行处置。
我相信把徐阶换成黄光升,他仍然会如此作为。
他傻吗?也不傻。
相反还有些小机智。
总督之子犯了法,他难不成还要治罪不成?人家一纸公文将人带走他能说什么?
他也懂变通,只是他的变通是对功利二字的小小贯彻。
与其毫无用处的处罚总督公子,不如没收了他的钱财为民所用。
他是一个什么人呢?
大概就是扑火的飞蛾吧。
文人风骨?
他大概是不在意的。
抛开一切外部条件。
他的目的只是这个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他在自己的每一处辖区都达到了这个目的。
他成功了。
至于说利益被损害的无辜士大夫。
他不在乎。
从这方面来说,他很功利,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牺牲别人的已有利益。
我们,谁不是呢?
只是他和别人不一样罢了。
我想斥责那些鄙视他的人。
也想为崇拜他的人而叹息。
每一个坚守本心的人都是值得被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