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处女男的日常之——阅读观之争

突然想到了上个周末,挑剔的处女男李先生对我抛出的一个问题,我还没有给他我的答案。

“你看看你买那么多书,我觉得你书架上的书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他开始在数落我了。

“对我来说有价值呀!”

“我是想告诉你,出书的人背后都是有目的。你不要被误导。”

“版税是赚不了多少钱的。”我想反驳。我想到了冯唐曾经提到过这个收入,但是我的记忆里回忆不起这个数字了,大概是一本书一两块钱?反正是比我想象的要少。可是没有数据说服处女座,那我就不辩解了。但是出书肯定是可以扩大影响力的,不只是版税的问题了。

“我是担心,你没有分辨好书的能力,被人利用了,你看看你的偶像,她出书都是有目的,你喜欢的#####”。

“我觉得一本书对我有用,或许就只是一两个观点,而它还不一定能影响我的生活。”

“我是担心你,脑瓜子太简单被人误导了。”

“如果我不多看书,那怎么去分辨好书坏书呢?你给我一个书单让我看看你认为的好书是什么书嘛!”想把球拋给他。

“我要看的书都是经典,而经典很难读。我读不下去,所以我很少看书。要读就读经典。生活中与人交谈,你同样可以学习很多,更有意义。”我知道他最近时不时在看经典《聪明的投资者》。

我心里嘀咕,我不会选择那么难读懂书,干货太硬啃不动,我可以选择吃“软饭”甚至“喝粥”呀,我会去看别人如何读经典,如何去分解经典的观点。这样好消化好吸收。当然,我不否认读经典的重要性,但是也因人而异。我也囤了好些经典好书,晦涩难读比如《第二性》,两册我还只看了一册,就放在一边了。但是,有时间了,我还是会继续读完的。与人交谈可以学到更多,我是认同的,但是它不如阅读的便捷性,可以随时在碎片时间里与有趣的灵魂相遇。

我沉默了一下。

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放在我面前,“你现在怎么看这本书?”

我抬头一看,是朴槿惠的自传《绝望锻炼了我》。

我承认处女座有批判性思维,可以弥补我思考上的短板。

李笑来老师说,以前他也经常和妻子吵架,他给出了两个大招,避免了二十年里没有再和太太吵架:

1. 花足够的时间在对方身上

2.花足够的钱在对方身上(如果可能的话) 。

当然,我没有钱。那就只能给他多一些注意力。对他提出的质疑,我还是应该花时间花精力来回答的。

《绝望锻炼了我 朴槿惠自传》我忘记书里具体写了什么了,我是说真的。这是我去年看的书。买这本书,处于兴趣爱好和好奇。因为自己是女性,对于在被男性主导的政界出现一位女总统,我对她充满好奇。在男性的视角里,我知道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我翻开书的目录回忆了一下:在朴槿惠的童年,她的父母言行一致培养了她朴素积极的价值观,她的母亲父亲先后被暗杀一一离开,带给她的绝望无助可想而知。

从第一家庭跌入谷底,尝尽人情冷暖。在低潮时,慢慢找到了安定与和平,“像是原本穿着高跟鞋走在山路店我,突然换上了一双运动鞋一样”,她开始写作出书,阅读从未停止

1997年决心要走“政治人朴槿惠”这条路。对她一路是如何竞选为总统的细节,我不感兴趣,这一路当然历经波折。其中几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送给外宾的独特礼物“戒盈杯”代表“凡事不可过满”的意义。

她被称为“笔记本公主”对于把重要的事项,一一详细记录下里。

别人眼里可能认为,这是一本失败的政客留下的书。虽然我对政治时局没有兴趣,但是她曾经做过的努力,有很多打动我的细节。

处女座李先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以前对我看来只有消极意义,因为我常被他打败了。他基本不会鼓励我,而我因为没有被鼓励,也没有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而现在的我要努力成为:1. 可以鼓励他人的人。2. 自己成为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即便我做的很多事情包括我看的书,在李先生眼里是不够好的。但是我学会了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关于阅读我想表达我的观点:

1.书,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读。它总能解答我的一些疑问。我读它,不代表我认可它全部观点。在我的立场上,这就是一个分辨书的好坏的过程。

2.读书并不一定花很多时间,视情况速读,甚至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读,能为我所用。

3.要么读书要么出去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可旅游贵呀,购书便宜,少出去吃一顿饭就可以买一箱书。而让自己阅读面广,多接触不同的观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4.经典值得重读,我认同这个观点。

5. 与人交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可是遇到同频的人没那么容易。只有阅读才有这么多优势,不限时间和空间。

6.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在大学时期,读各类小说,读书基本是属于闲情逸致、 陶冶情操。能为我所用,启发思考的很少,看了就看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再来,关于我怎么看这本书——朴槿惠的自传《绝望锻炼了我》

我不关心时政,但也知道朴槿惠下台了。是什么原因,这几年里经历了什么斗争什么故事,我不清楚,也没花时间去了解。悲剧的人生更深刻,(当然我个人不想要悲剧的人生。)她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若干年之后,或许真相就会浮现。

读人物自传,可以在短时间里知道他(她)们书如何度过这半辈子或是一生的。写书的人有多客观,这确实是一个疑问。但是也不妨碍我与有故事的灵魂相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