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女)的爸爸姐弟四个,还有三个姑姑,都说侄女随姑姑,侄女与姑姑亲,可是在张三看来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姑姑并不会给张三买礼物买好吃的,过年也没有红包,在张三看来,姑姑就是一个代名词,姑姑仅仅是奶奶的女儿,父亲的姐姐而已。
张三的奶奶八十三岁了,生活在农村,在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对父母不存在赡养义务,当然家产也是儿子的。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都落在了张三爸爸的身上,其实因为在农村唯一留下来的也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什么钱。张三的奶奶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每次生日姑姑给奶奶一百块钱,这已经是个习惯了,可能是受过教育的原因也可能是在城市呆过的原因,张三委实觉得一百块太少了,况且还是生自己养自己的老母亲。张三还有一个大伯(父亲的表哥,喊奶奶舅妈),有一次在奶奶过生日的时候给了奶奶二百块钱,姑姑之间相互看了一眼也没有说什么,后来再过生日,姑姑就成了每次给奶奶二百。
张三的表哥(姑姑的儿子)订婚,结婚,生小孩,奶奶都随了礼,每次都是给三百,可是奶奶哪有什么钱啊,是个干不动活的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金,只有国家给的老人补贴(感谢国家政策),就是因为老人自己没有收入,平时舍不得给自己买点什么东西,一拿就给三百,更让人生气的是给姑姑儿子随的礼换来的只是姑姑带来的两袋火腿肠,哪怕是提一箱也好,真的让人惊掉大牙。就算当是随礼的时候不好推脱掉老人的心意,但是事后给老人买件衣服,买点水果不也是很好的吗?可谁知换来的却是两袋火腿肠。某次吃饭张三跟奶奶说起这回事,奶奶却生气了就说有钱就给点儿。后来张三给父亲提起过,父亲的神情并不友好,沉重的跟张三说到不该跟和奶奶说这些的,张三知道,父亲也觉得姑姑不对,但是父亲却也觉得和奶奶说这些是更不对的。
其实也是,父母总是更爱我们一些的,父母是不求回报的,尽管自己已到耄耋之年,子女还是子女。张三也不该打破老人的对自己子女的那一份期待,之后张三再也没有跟奶奶提过姑姑的不是,而是经常给奶奶买好吃的,买点小零食之类的,因为张三说奶奶从小看起他来的,对他也很好,他觉得不管别人对奶奶怎么样,只要自己对老人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