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带的第20期线下读书会,带大家一起读《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第二章,作为一个带读者,我也很有收获,感谢那些跟我一起读书的小伙伴
01 归属感-生存or发展
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的故事,她的妈妈是家里的老大,很要强。(关于老大,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家庭星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在一个家庭里出生的孩子往往有很多的差异,但是不同家庭里的老大却有很多的相似性)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和谐,所以她总在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吵架。她当时的想法是,要是爸爸妈妈分开就好了,她就没有这种担心。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个大人)的首要目的都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孩子把精力放在追求归属感的时候,孩子就处在生存模式。当孩子找到归属感后,她就会把精力放在发展上,去追求自己的价值感。
孩子出生后很弱小,需要父母的照顾,本能地需要跟父母建立链接,如果父母能给到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在家庭的归属,孩子就会去发展自己的能力。青春期的孩子,随着长大,想要证明自己长大了,已经拥有更多的能力,如果父母看不透,而跟孩子陷入这种权力️争,那么,孩子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跟父母的斗争上,在其他方面就把不能很好地发展,比如成绩,比如人际交往。
02 潜意识-我们都受它影响
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从出生开始,对发生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都有自己的诠释,一次次的诠释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信念,藏到了自己的潜意识里。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下一次,当面对一件事情时,让他有相类似的感受时,便会启动自动化反应模式,这个自动化反应模式就是你的潜意识指挥你这么去做的。人生的很多核心信念在你6岁前就形成了。很多人说:为什么我发现我越来越像我的妈妈?比如,有个小姑娘她不喜欢妈妈对她的控制和命令,这让她很想去反抗,这种和妈妈的互动方式,让她觉得只有掌控局面,才能让她有所归属。因为不喜欢所以也从心里希望以后不要成为妈妈那个样子。长大后,只要是有人提意见,她就会觉得是控制,就要去对着干。但是她也发现,妈妈的控制和命令让她获得权威和控制权,所以她就会觉得这是个好方法,但是因为当时的她不喜欢这种方式,所以这种想法就存到了她的潜意识里。长大后,她成了妈妈,她想要这种掌控带来的归属感,那么她就会用和妈妈一样的方式,所以就变成了跟妈妈越来越像的人。你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就是你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03 当你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
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用学到的新语言去跟孩子说时,孩子也变得不一样。上周,孩子的脚扭伤了,老师打电话给她让她去学校。以前发生类似的事情,她会这样跟孩子说:你怎么会扭伤的呢?孩子耷拉着脸回答她说,不知道。然后她会告诉孩子怎么怎么做,孩子也没好气地说,我知道了。这一次,她想起来我们正在读《如何说 孩子才肯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学到了一些新的方法,她抱了抱孩子跟孩子说:“你的脚扭了,很疼,是吗?”孩子尽然哭了,然后一路去医院的路上,孩子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妈妈,回家后爸爸跟孩子说要怎么怎么做时,孩子也愉快地接受了。妈妈说出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当然,这个妈妈也分享了,当她改变说话方式时,孩子觉察到了,问妈妈怎么啦,当家长做出改变时,孩子能感觉到,而且孩子是怀疑的,她不相信妈妈会改变。那这个时候,妈妈怎么办?去改变,去做,当你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
总有家长跟我说,我读了很多的育儿书,我也试了,可是没有用。有这么一句话:我读过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育儿的道理千千万万,选一种,去理解,去实践,去坚持。知道到做到之间有多远,很远,如果你只是去了解。很近,只要去练习。如果要加一个条件,那就找一位老师去帮助你练习。如果再加一个,就是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打气。
courage来自Encourage,做有勇气的人,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