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为什么一心赚钱的人无法长久赚到大钱?

这里不倡导将金钱神化,投入拜金教,将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同样,也不将金钱魔化,看不到钱的作用,忽略其带来的保护和可能性。

下面,只讨论一件事:为什么我们一心赚钱时,反而无法长久赚到大钱?

01

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有句谚语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一家教育机构里,有这样两个销售风格迥异的课程顾问。

A 顾问之前做过保险,将“家长买课拿提成”作为首要目标。

和家长交流中,常常是制造焦虑、只谈好的、过分承诺、连环电话等。

在机构刚开业的头几个月,销售成绩一直不错。

B 顾问之前做过房产,将“为孩子匹配适合的课”作为首要目标。

和家长交流中,总是会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现状、摆明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不做无权给的承诺、不逼单等。

刚进来时,销售成绩比较一般,前半个月都没单。

随着时间的过去,A 顾问负责的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退费,而 B 顾问的不少家长开始主动地给她介绍其他家长。

此消彼长之下,B 顾问的销售额慢慢就超过了 A 顾问。

问题来了:为什么 A 一心赚钱,却无法长久赚到大钱?

我想到了一句话——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比不认真做事更可怕的是:持续认真做错事。

02

一个值得琢磨的答案

稻盛和夫在《斗魂》写道:“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在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生产者也能获得最高的收益。

结合顾问 A 和顾问 B 两人的对比,可得:

A 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赚钱,而忽略了家长的需求——为孩子找到适合的课。

B 则清晰地看到家长的需求,并尽心尽力地去满足这个需求,自然可以得到回报。

所以,不论是什么工作,都要经常问问自己:

  • 我所做的事情为什么能赚钱?

  • 我在帮助哪一类人解决哪些需求?

  • 怎么做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 怎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 ……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创造的是什么价值,那么我们就无法提高自己创造的价值。

研究市场,了解客户,保持谦卑,做好服务。

是不是真的为客户着想,结果不会欺骗我们。

03****最后的话朋友,有句话是: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所以,他们会用自己的资源(如金钱、时间、精力、人脉等),来为自己眼中的好投票。

我们平时碰到一些好物,看到一些好文,听到一些好课,不是也很乐意去复购、分享和推荐吗?

所以,请相信:当你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滋润了他人的物质或精神世界,也必得他人滋润。

希望我们都能体验孟子所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End······

点关注,不迷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