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认识了太多的人,厉害的人——曾经厉害得不得了的人;我自己笃定未来他会特别厉害的人。一个一个的链接,一个社群一个社群的学习。昨天忽然意识到,以前做了那么多事,大部分是在偷懒(偷偷地懒),就是吴伯凡老师在专栏里有一节说到的,即【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单环学习,在本质上其实还是喜欢待在自己的舒服区,也就是战术上的——熟练地无能…
有一个思维陷阱就是——我们总以为,【只有当我们学会游泳以后,才能下水。】你们怎么想的?是不是跟这个从没注意到的思维陷阱一样一样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不会游泳,因为从来不给自己下水的机会;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英文一直用不起来,因为总是在学英文,风里雨里一直在学习,从来或者很少甚至不敢给自己机会去用。跳出这个事态看,这不就是个结结实实的悖论么?!你要去掌握某个技能,为什么要预设自己会了才会去做呢?难道不应该是,知其个大概,然后去做,然后调整,再参照高手们的做法,再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再去埋头做一通,然后反复,反复,调整,调整。直到后来,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会做这件事了。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会走路的,怎么学会穿衣吃饭,怎么学会用手机的,怎么学会谈恋爱的…
破除了这个迷思,就到了舒服区,你可能会到一个临界点,在那里,无比舒服,身心安逸,每天被陶醉地无法自拔。除非,你特别乐意享受这种状态,但如果想提高自己,这时候单环学习就该切换了。进入双环学习,首先明确的是,双环学习也是一种套路,只不过暂时不会让你止步不前。
不知道你有没有挣扎地发现一个事实,也算是一个招数吧,那就是,在一个地方提高10%,使出浑身力气,可往往收效事倍功半。因为你在做单环行动啊,永远脱离不开旧的改善方式。可高手就是,会在另一个环上,抛弃存量,使性能提高十倍。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通过双环行动,那么就算取其均值,收益也是可观的。其实,合理的衡量标准不是取其均值,应该是中位数,那就更不得了啦。想想都面红耳赤地发现以前的做法真是笨,笨还不是因为认知不够么,还不是因为井底之蛙么,并不是因为知识,知识随手可得,见识和深度思考难能可贵。好看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
想到了Elon Musk说的【第一性原理】,这是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具体请用维基百科a查阅,一定会让你更新一些概念,概念清楚了,才能判断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去到想去的地方应该怎么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有一些很勤奋的人,勤奋在身体,也许无疑是在偷懒,偷偷地懒。单环学习和行动,反复重复自己擅长的,唯独忘了要改善。所以,成长思维很难啊,因为每天都要想着改善,如何改善,不行就换个赛道试试,可是成长思维注定会让你与众不同,注定有一天【躺赚】。你们怎么看?哪种划算?“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人的大脑里有很多暗箱,你不去打开,不去用,永远发现不了自己一直勤劳且懒惰着,不富有不自由。用吴伯凡老师专栏里的话,你应该【保持基于事实、大胆假设、用逻辑来验证,并且始终像逃避瘟疫一样地逃避陈词滥调,总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环,能够超越你现有的认知套路。】
我在通过刻意练习【即健身】来改善自己的行动套路,刻意学习【即外语学习】来拓展既定文化背景下的固化思维,希望链接更多有趣的灵魂。今年在准备一件事,独立英文建站,出海营销,即,一起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