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遥想李白当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 遥 想 李 白 当 年 》

文/黎峰  

      我们来复习李白。 这是一道千年难解的复杂方程式。答案不唯一,因此解法也有多种。

      李白出生于盛唐701年2月28日,这个日期是准的。从这个日期开始,一个传说中的李白也开始诞生。 据说,李白的母亲夜梦长庚星入怀,遂生李白。这话从何说起?我敢说当时听见这话(也许是李白他妈亲口说的?)的人绝对不相信,可是这个说法硬是流传下来了,我怀疑是后人添油加醋的行为。

      如果李白不姓李,如果唐朝不姓李,如果李白没有像他另外一个本家李哪吒那样含英咀华粗糙处事,在李唐天下中闹海的话,我想他的人生是平淡的。偏偏,他才高八斗,自立成峰,为人高调,又不甘寂寞,历史只好为他腾位子。在唐朝,有很多传奇人物,以至于促成了唐传奇的兴起。后世将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盛唐三杰。

      李姓的人,人如其姓,头顶着生长的木,生命力之顽强可想而知。像老子李耳,也是人身神命,给李白树立了榜样,一部《道德经》,把后世人灌得五迷三道,其实他比李白更不谦虚:哪有张口老子闭口老子的,这不骂人吗?

      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是个英雄都想有个好出身。李白的这一脉宗族的沿袭,也挺复杂,如雾里看花。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先祖肯定混得不怎么样,否则怎么会流放到大西北?李白在四川江油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这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后来他依据住所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发蒙读书始于5岁。5岁前他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作为父母的宝贝疙瘩,我估计他断奶很晚,可能脑后还扎有祈福长寿的小辫,娇宠之下应该是很淘气的,但绝没有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那样天才。中国的说教史到此进行了插叙:贪玩小李白遇见一个白发婆婆在河边抱着一根铁棒在磨,很好奇不解,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婆婆说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很怀疑,这个婆婆莫不是李白父母请来的托?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不仅要讲程序,更要讲方法。

      在磨针婆婆的精神引导下,李白开始对私塾学堂有了兴趣。到十岁,他开始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到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小有名气。那个不谦虚的老子李耳也开始走入他的思维和行动中,他开始练剑、任侠,把道家思想付诸如混事。还好,那时没有少管所,关禁闭对他来说相当于养伤。到十八岁那年,说什么也不在家呆了,跑到戴天大匡山隐居读书。应当讲,李白的脑子好使,学东西快,接收能力强,他的剑术虽在裴旻之下,但也是稳坐第二把交椅,如果他开个剑术专场演出,肯定也是一票难求。遗憾的是,历史选择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剑术只配作他的防身武器。在隐居读书的这六年里,李白没有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张弛有度地游览了力所能及的地方,包括成都、峨眉山。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六年是李白检阅自己心灵的六年,是提升和丰富自己的六年,是为其一经起步便永不停息永不回头的人生壮游的试远行的六年。对于到底是做超尘脱俗的隐士神仙,还是做君主的辅弼大臣、国家的栋梁之才,李白的决定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切交给实践,“何妨吟啸且徐行”。

      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行囊里很干瘪,那时孟郊的《游子吟》还没有出世,李白只是用眼泪潦草地奠祭了他的那场伤心离别,几首在家乡写的诗歌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陪他草草上路。此去一离别,孤蓬万里征。这时的李白心中有一个信念: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至于功名利禄,还是“拔剑四顾心然”。

      在江陵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尊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是李白想不到的平生第一次不平凡的会见。更让李白心血来潮的是,司马承祯给了他不敢说是发自内心但至少是毫不吝啬的赞美加赞赏。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具有风向标志的人物的言行是具有追魂摄魄的感召力的。回眸千年看这一次相遇,我们仍得感谢司马承祯语言上的雪中送炭和行为上的锦上添花,它使得李白挥就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大鹏遇希有鸟赋》,丰富提升了他的诗袋子的份量重量,也让他信心满满,心无旁骛地自江陵起,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江陵,也至此成为李白诗意人生的一个福地。

      此后34年的759年春天,愁病缠身的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不朽诗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陵,又一次用它宽厚的仁怀接纳了李白。只是不知道,当李白又一次在34年过去后投怀江陵,是否还会想起当年的踌躇满志?他是该喜呢?悲呢?慨呢?叹呢?怒呢?怨呢?而我最关注的是,经历34年的沉沉浮浮,身心疲惫的李白终于走向了故乡,他把最后一片深情的目光投向蜀中故里,尽管是流放,历史总算给了李白一个把心安放在故乡的沉重交待,可惜的是,可恨的是,李白刚刚走到家门口,便又毅然地转过了身子。当岁月和身心一起苍老,李白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他竟然背叛了故乡!因此当我写到江陵这两个字,我的笔端有了难言的刺痛。

      李白在诗中自认:我本楚狂人。李白是幸运的,他恰恰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和诗歌创作的爆发期来到了湖北。在李白之前,这里已经滋养过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创作的《离骚》以独有的楚风汉韵把古典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李白紧步其后,于继承中创新,用流水一般透明清澈的语言给一个更广大的人群写诗。两个伟大诗人在同一片土地上创造浪漫主义诗歌的辉煌。李白搁笔的地方风景如画,是无言的青史。在黄鹤楼,他写下“李白有诗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成为一段佳话。

      李白出蜀入楚后,在湖北呆的时间最长,有十二年之多。从725年到762年,37年间李白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其中依长江游历山水20年,奔波功名先后两次用去5年时间,游历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浙江、湖南共12年。无论走到哪里,李白都把诗歌的种子撒到哪里,陪伴他的,是朋友,是月亮,是甘醇的老酒。

      自孟浩然740年春离开人世以后,李白失去了在湖北最大的心灵依靠。本来,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李白在安陆寿山已有归耕之意,小日子过得也算红火,他甚至打算带家小回家看看,可是对政治前途的渴望,对大好河山的憧憬,对无拘无束的交朋友的眷恋羁绊了他。他便只好在诗中无力地回忆和思念故乡,在酒中模糊地勾兑和沉淀故乡,算是对自己心灵的一个无奈交待。著名的《静夜思》就挥就于此。荡气回肠的《月下独酌四首》也挥就于此。高不可攀的《蜀道难》、《行路难三首》亦挥就于此。离开湖北以后,李白再也很少写思念故乡的诗篇,故乡在他的记忆中,走远了,淡忘了。这是无奈,也是无情。

      孟浩然是李白的第一个真朋友。一首《赠孟浩然》写得谦虚由衷。李白作为一个友情寄托对象的名人,可能从来还没有这样由衷赞美一个同行,包括后来的杜甫。今人谈论友情,以管仲鲍叔牙、俞伯牙钟子期、李白杜甫为最高榜样。但不得不承认,在杜甫之前,孟浩然是李白的最爱。在孟浩然死后的第4年即744年,李白才在洛阳见到杜甫。三个人对于友谊的担当产生了一个模式:孟浩然大李白12岁,李白长杜甫11岁,李白追孟浩然是由衷的,他们的友谊以李白主动担当;杜甫追李白是由衷的,他们的友谊以杜甫主动担当。 李白和杜甫是大唐诗坛的两座巨峰,也是大唐诗歌艺术成就的共同缔造者。李白和杜甫的交集只有三次,短短一年的时间,却成为了结交朋友的佳话和榜样。一次偶遇,两次相约旅行,历史交给李杜的共同时间实在太少。然而足够。这种高尚的友谊至少让我们有如下的感知:

      第一,他们各执一端,探索形成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珠联璧合,恰恰构成了唐代诗歌表现艺术最佳和最完美的组合;

      第二,就个人性格而言,他们各有千秋,在对比中融合,让世人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甘瓜苦蒂,物无全美”,也算相得益彰。这极大地拓宽了交朋友的外延。

      第三,也是我最关注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倾诉对象:酒。酒后的李白活在醉处,酒后的杜甫活在醒处;李白把酒灌进了诗句,杜甫把酒喝进了心底;杜甫酒后一生忧,李白酒后一世狂。两个人清醒一世,糊涂一世。两个有个性、反向而走的超级名人,于诗于酒都应该把一段友谊演绎得花好月圆。这是历史的期待,也是对后人的交待。

      李杜的完美友谊还使我注意到,杜甫作为中原大地的一朵艺术奇葩,作为河南的地域名片把李白从湖北邀约而来,从此与河南结下不解之缘,这使我这个后辈感到脸上特别有光。李白在河南,结识了岑勋,元丹丘、崔成甫和魏万,还在开封梁园收获了一段爱情,成为又一宰相的孙女婿,这是不是他乐不思蜀、忘记了故乡的一个原因呢?在《将进酒》里,李白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时在一块“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岑夫子,丹丘生”就是岑勋和元丹丘。一般来说李白跟谁喝酒是很少写到诗里的,因为他应酬多,怕厚此薄彼给朋友心理留下阴影,可见岑勋和元丹丘算得上最好的酒友了。就诗中看几个人不仅在一块喝得尽兴,还发了许多牢骚,但显然气氛很好。李白喝酒有三种常态:喝气氛,喝心情,喝孤独。他或豪饮,或小抿,或独酌。酒是他的诗胆、灵感、自信、知己和傲骨。总的来说李白喝酒专注于酒,别的是不大理会的。只要有酒,可以对着月亮喝,但不可以不喝。但惟独显示的记载是,李白很喜欢跟岑勋、元丹丘喝酒,是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尤其是元丹丘,他走到哪儿,李白就跟到哪儿,那时也没有手机,联系也不方便,李白却乐此不疲,从736年到751年,15年没断联系,真是难能可贵。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另一个人比元丹丘还幸运,那就是汪伦。汪伦本来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常人,却也在李白的诗中留下深情的名声,与李白的诗一起不朽传世。汪伦是怎样运作的呢?据袁枚《随园诗话》中讲,汪伦还是蛮有心计的,听说李白要路过于此,逮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忽悠李白一把。汪伦说:李白先生,我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饭店,你有没有兴趣?等李白去了,不是那么回事啊!汪伦便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朋友,我说的桃花是指离此十里有一口深潭叫桃花潭,我说的这万家饭店是指姓万的人家开的农家乐饭店。你是名人,不这样说怕你不来啊,不过你放心,我这都是自酿的酒,自种的无公害的绿色蔬菜,管够。李白还能说什么?只好笑纳了。末了还得赠诗一首作为食宿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啊!

      至于崔成甫,李白32岁时在洛阳与他结识,两人最好的缘分是在748年前后,在金陵,两个政治上的失意者意外重逢,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的喝酒,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那崔成甫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李白经常把他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这番友情,真是弥足珍贵,令人羡慕。

      魏万可以说是李白的一个粉丝,号称王屋山人,听说李白与杜甫、高适等人在开封、济南等地畅游,就前去寻访,但此时李白早已离开。他又南下江浙,直到广陵才找到李白。当时李白已54岁,而魏万才二十出头,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李白对其评价有“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还有“相逢乐无限,水石同在眼”“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等语。李白临终前将所有的诗稿交给魏万,请他编集。刚过了弱冠之年的魏万不辱使命,将诗稿编辑成册保留下来,可惜后来失传了。这里还想补充,黄鹤楼题诗的崔颢也是河南开封人,李白跟河南有解不开的情结。

      我把沉重的笔触轻轻滑过长安,这个李白的伤心地。公元735年,李白是在心情沮丧的等待中度过的。这次来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而来,带着失望的愤懑而去。《大猎赋》没有打动玄宗,干谒求告也全部泡汤。李白像一颗流星划过长安迟钝的夜空。公元742年,经玉真公主引荐,玄宗征召李白入京,命为翰林院供奉。这正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出处。但朝中生活远非李白所期待的那样,作为文职干部,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开始借酒浇愁,这时能与他倾心交谈的,只有贺知章。他和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这还得了?上班迟到早退也就算了,领导打电话也不接,也不上班,也不请假,你想干什么?本来,李白受宠已引起一些人的不舒服,他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院学士张坦所诽谤,尤其是他曾奉诏醉中起草诏书,非要高力士给他脱靴,公开挑战小人与权贵,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这样连玄宗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只好“赐金放还”。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不管你本事再大,靠山再硬,说话办事能力再强,只要你不合大众的胃口,只要你得罪了小人,你就只能以悲剧收场。小人从不会因为君子的善良而放弃自己做人的丑恶原则。小人要得志,那好人就不会有好报。懂得了这一点,有助于认清自己保全自己。

      峨眉山月还挂在苍老的天际,它像故乡投来的一抹关切温情的目光。儿时的李白就是个爱月探月的好孩子:幼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后来他对月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他陪着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知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道理,但他仍“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回想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一生,他只有“我寄愁心与明月”了,那一抹清辉、一团皎白把人世间的是非恩怨参透,留给李白的,是一段谁都知道不是事实、但谁都希望成为事实的传说。这个传说出自五代人王定宝所著的《唐摭言》:“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这样的传说不仅有人深信不疑,而且添油加醋,说李白并没有死,而是骑上一条大鲸腾空而去,羽化登仙了,这只能理解为人们表达善良的愿望罢了。

      而我的理解是,李白会不朽,他活在他的诗中,他活在我们的心中。如果你要忘记他,我只能说:“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