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个人叫艾里斯顿,他是美国近代的诗人、小说家和钢琴家。在他14岁的时候,他的钢琴老师问他:“你每天会弹琴多长时间呢?”艾里斯顿回答说“3、4个小时”。老师又问:“那你每次练习的时间都很长吗?”他回答说:“是的,每次起码都要1个小时的时间”
老师又说:“将来你长大了,不可能每天有那么长的空闲时间,你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一旦有空闲,你就去练习钢琴。比如说你上学前,或者午餐后,或者放学后。把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弹钢琴就成了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艾里斯顿长大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同时还想从事业余创作,可是上课、看试卷、开会等事情让他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艾里斯顿始终没有动笔写作,他觉得自己实在没时间写东西。
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小时候钢琴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于是艾里斯顿开始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创作,只要有5分钟的时间,他就坐下来写点东西。后来,他利用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了长篇小说,还继续练习钢琴,最终成为了厉害的小说家和钢琴家。
现在故事讲完了,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什么呢?
作为职场人的你正如故事中的钢琴老师所说,长大后我们每天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但我们可以把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其实很多重要的事情并不需要大块时间,如果我们能够找对方法利用好碎片时间,也可以变成很厉害的人。
碎片时间指的是那些我们安排好的日程表中,很难整体利用,但又不得不花费的时间。比如开会前的等待、上课间的休息、等车、等人、睡前的零碎时间。只要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每天就能多出好几个小时。
在互联网时代,之所以发生碎片时间的浪费,是因为我们本来就不知道用这些碎片时间干什么,在没有安排的时候,最简单的默认就是刷手机。
那么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呢?下面3个方法你一定要记牢。
一、提前规划碎片时间的用途
首先我们要规划不同长度的碎片时间的用途,这其实是让大家在头脑中有个意识,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的碎片时间分别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
你可以用来放松、可以给家人打电话、可以活动颈椎、可以想一个文章的主题等等。
如果我们不知道用这些时间干什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些时间的存在,它们就溜走了。
设想一个场景,上午的工作结束,但距离12点中午吃饭还有10分钟时间。如果没有10分钟碎片时间的利用规划,你最有可能做的是什么呢?
肯定就是拿起手机摆弄一下。具体也不知道做了什么,反正很快就到点跟同事出去吃饭了。但如果你有利用这10分钟碎片时间的意识,则有可能赶紧活动下自己的腰椎和颈椎,减少得颈椎病的概率,让身体更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意识到不等于一定要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填满。利用碎片时间有一个误区,就是“我要争分夺秒的工作,甚至不放过吃饭、休息的每分每秒,这样的状态时间长了会导致焦虑、头疼、甚至效率更低。
不要觉得没有一心二用就是在浪费时间,人是需要休息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像刚刚说过的,利用碎片时间放松休息、活动颈椎、接一杯水都是利用。
具体的碎片时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对应的事情,你可以根据上面的思维导图来进行自己1分钟、3分钟、5分钟的使用规划。
二、不同场景的碎片时间利用
碎片时间,是相对于大块时间而言,因时间、空间和状态切换而产生的零散小块时间。每当我们切换空间,就会产生一些碎片时间。
比如上午在公司工作后,中午转去食堂用餐,从公司到食堂的场景切换,就出现了去食堂、等餐、吃饭、回公司这些碎片时间。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场景都有其最适合做的事情。比如起床后,早晨的空气最好就适合安排做瑜伽。再比如我通常化妆要用15到20分钟,这段时间做不了其他事情,就可以用来听书,听到的内容能丰富我的知识体系,还能给我的写作带来灵感。吃饭的时候,如果是跟同事一起吃饭,就适合专心地跟大家沟通信息、联络感情。但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吃饭,就可以找个电影来看放松心情。
这些都是特定场景下的碎片时间利用,而且是高频发生的,如果长期坚持,就养成了一个个微习惯。以后,你就不用再去花时间思考这些时间要用来干什么,因为你已经找到了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所以你现在可以想想自己目前有哪些微习惯,平时又有哪些高频场景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哪些新的微习惯?把它们列出来。
可以尝试养成几个微习惯,每次不要太多,1-2个足以。另外在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不要试图养成新的习惯。微小的进步,好过野心勃勃却遭遇的失败,不要着急,成功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把碎片时间串联,完成大任务
最高级的碎片时间管理,就是将零散时间串联,完成一个大任务。因为可以产出价值更大的成果。
当我们在写一个方案的时候,有时候即使有大块的时间,但还是拖延或者写不出来,因为这个任务太大太难,我们根本没想好写什么,怎么写,手头也没素材,所以无法开始动笔。
实际上写方案的过程可以分解,在写这个动作前还有构思、写大纲、收集素材等动作。动手写方案确实需要整块的时间比较高效,但是找灵感、构思内容、写大纲、收集素材这些任务,在碎片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这就是先把大任务进行分解,然后用碎片时间完成。
我之前的观念其实也停留在,只要今天有写文章的任务,就一定要留出3个小时的时间,要不就没法完成。这样的结果是:没有整块时间就不能投入写作,而且每次写完都觉得好累,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要集中在那3个小时不间断地完成。
在学习了将任务拆解,再将碎片时间串联的方法后,我发现写作这件事情就变得轻松了很多。
实际上就是把写作这件很大的任务拆分,形成若干个小任务,我再为每个小任务估算花费的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将这些小任务逐个击破。
这样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没时间写作的问题,还让写作这个原本很大的任务变成更容易完成的小任务。
仔细想一想,即使有整块时间去写作,我们也是要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际上写作的行为也是被拆分的,所以碎片化写作不会影响写作质量,反而提升了写作的成就感。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顺序,把写作这个任务进行了拆分:
1分钟:冒出一个灵感
3分钟:写出文章大意
10分钟:搭建一个文章框架
20分钟:找素材
10分钟:编一个文章中的金句
50分钟:写作
10分钟:画一张简单的插图
20分钟:画一张复杂些的插图
20分钟:修改
20分钟:排版
2分钟:发布
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比如冒出一个灵感只需要1分钟,写出文章大意只需要3分钟,搭建一个文章框架只需10分钟。
这些动作加起来一共是2.8小时,跟我平时写作的时长差不多。但是很多小任务都被分摊到一天的碎片时间当中,真正写只要50分钟就完成了,写的过程就没有那么累了。
你也可以先尝试把一件大任务拆解,写在纸上或者电脑上,预估下每部分的时间。当然你第一次预估的不一定准,需要在后期的实践中进行调整,了解你自己的时间花费。最终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排期。
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如果不想清楚,即使给了你再多时间也无法执行。所以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做大任务前期的思考、构思、搜集等工作。
这个大任务可以根据自己最近在做的事情选择,我是写作,你可以是写方案,可以是背单词,等等等等……
记得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人,英语本来不是很好,但工作的一年中利用碎片时间将单词的词汇量提升到了10000。这就是利用碎片时间的有心人,我们都要做有心人。
当然了,实践时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想着一定要填满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小心过犹不及会产生焦虑感。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习惯不同,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规划碎片时间使用,合理休息放松,给自己一些谅解,这需要一段缓冲期。
这就是我的碎片时间管理方法,你学会了吗?
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解决所有职场难题。欢迎关注萌萌,开启一段奇妙的视觉思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