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成都:天府稻香酒楼与张老五凉粉

      在成都的最后一晚,阿G的二伯父做东,在天府稻香酒楼摆了一桌酒宴,款待我们这几位来自南京的客人。

      这位二伯父真是热情好客,我们到了成都的第一天就陪我们夜游宽窄巷子,并且还对这条巷子的变迁做了详细的讲解。阿G的二伯母也显年轻,看上去也就四十八九岁的模样,却不料真实的年龄还要加上十岁。据说阿G的二伯母也喜爱跳广场舞,想必这身材一定和这有关。

      天府稻香酒楼在成都大概有两家店。10月21日去的时候,我不太清楚这里位于市区的哪个方向。阿G的二伯父在进店之前带我们在饭店的周围转了一圈,看了附近的老民居,还有他特别推荐的一座老教堂。从我用手机拍摄的一张带有路牌的照片看,天府稻香酒楼旁边是平安巷,回去一百度,知道了我们去的这家店位于青羊区东城根中街8号。

天府稻香酒楼

     阿G的二伯父介绍说,这家酒楼是一个老店(类似过去的地方国营企业),在里面服务的也都是老员工,与他都很熟悉,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还有几位中年的女员工分别前来敬酒。

     成都的吃货们对于天府稻香酒楼的前身“天府豆花庄”印象深刻,以前是以豆花为主的饭店,用豆腐花可以做出无数菜色。这“豆花”,在南京被称作“豆腐脑”,属于早点一类的食品,由此看来,天府稻香酒楼过去主要是经营大众消费。虽然现在叫做酒楼,但传统特色并没有丢掉。

     阿G的二伯父安排的这桌酒宴虽然没有奢华的菜品,但均有当地特色,很叫我欢喜,尤其是那盘麻婆豆腐,着实让我小激动了一番——毕竟这是正宗的四川口味啊!尝了一下,发现远没有想象中麻辣的厉害,估计是阿G的二伯父和店方打了招呼,掌勺的大师傅手下了留情。看来,东道主低估了我们的战斗力啊。

站起来敬酒
 麻婆豆腐
忘记名字了(牛肚)
忘记名字了
 忘记名字了
天府豆腐?
 忘记名字了
小萝卜很像南京开春时常见的杨花萝卜  
忘记名字了(猪肚)
奶香豆腐
中西结合的奶香豆腐
 钟水饺
天府稻香酒楼内的麻将室很有当地特点  

      阿G的二伯父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店里的招牌产品:张老五凉粉。

      张老五凉粉由张成明师傅于1944年综合四川地区民间传统凉粉特色而始创,以其做工精细,调味考究和“色泽棕红、质地软糯、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的风味特色而驰名,其黄凉粉、旋子凉粉,过江凉粉等系列品种为历届“成都名小吃”。阿G的二伯父还提到了张老五凉粉牛气的往事:参加地方政府举办的美食节都不要花一分钱,好像完全是给美食节撑场子一样。因为名气大,张老五凉粉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评审为“中国名点”,被商务部评选为中华老字号。

      酒宴上特别上了这道张老五凉粉,品尝一下,感觉与南京的凉粉确有不同。南京的凉粉,即使调配的如何重口味也不失它的清爽,而成都的张老五凉粉,质地软糯成为一大特点,加上麻辣味的调制,不愧为当地名小吃。

张老五凉粉店紧挨着天府稻香酒楼
张老五凉粉获得的殊荣
张老五凉粉店堂内
“色泽棕红、质地软糯、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的张老五凉粉  

      张老五凉粉店与天府稻香酒楼是分开经营的,两个门面紧挨着。这样的好处是,食客可以随时进入凉粉店品尝,而没有了进入酒店的约束,显得更加的平民化。

      南京类似这种体制的饭店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谨以此文,再次感谢阿G的二伯父和二伯母的盛情款待!

天府稻香酒楼附近修缮过的传统民居  
天府稻香酒楼附近的老教堂
教堂广场上的圣母像
天府稻香酒楼旁边的平安巷
天府稻香酒楼对面有一个多子巷



2014-01-05 14:18:39|  分类: 旅行杂记


评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