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 P53
1.简介
作者: 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
内容:是两位作者历经15年实证调查写成,它主要讨论的是贫穷的原因,以及对主流“扶贫观念”的反思。
2.主题
主题1:媒介的重大转变
主题2: 贫穷的本质
主题3:娱乐业时代的问题
主题4:新闻宗教政治教育
接下来,将分4个主题解读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主题2: 贫穷的本质
1. 避险方式落后,缺乏有效规避风险工具
1. 多生孩子。穷人多生孩子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穷人所在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落后,所以他们通过多生孩子来规避养老和医疗风险,但只要一个孩子有很大不确定性,比如夭折,意外,能力不足,不孝顺等,所以采取多生策略规避风险。
2. 就近嫁娶。印度的穷人一般把女儿嫁到不近不远的村子,且2个村庄有气候差异,这样在遭遇灾害时,彼此能有个避难所,不至于全灭。
3. 借高利贷。在意外灾害或疾病出现时,通过借小额高利贷来规避灾害,这种避险方式只会让穷人更穷。因为正规的金融体系不借钱给穷人,一来金额小且无资产担保,二来担心还不上。民间小额高利贷通过提高利息来平衡无法要回的坏账。
二 没有长远规划 只顾及眼前
1. 不重视教育。即使慈善机构来建学校,普及教育重好处,很多家长积极性还是不高,因为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需要花现在的钱,但是回报要到遥远的未来,这对于已经拮据的穷人,是有风险的。而且他们也无法确定10个儿女里面那个能给自己养老,所以宁愿把钱花在能立马见效的投资上,比如买点牛肉改善伙食。
2. 不合理使用资助补贴。很多人填饱肚子都很困难,但受到粮食补贴金后,穷人做的事情不是屯粮而是更乐意去买电视机 收音机,对于他们,首要选择不是解决温饱而是让贫穷的生活少一点乏味。
3. 长期压力。长期处于压力之下 使他们难以做出理智和长远选择。
三 认识水平有限 使得偏见极端
1. 很难说服穷人让孩子去接种疫苗。他们意识不到疫苗的好处和必要性,而是发现不是所有没打疫苗的孩子就会得麻疹,因为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接种的孩子也会生病,所以他们觉得接不接是一样的,
2. 穷人在健康上的开销很不合理。不愿意花小钱在预防上,却又不惜借高利贷来拼命治疗。穷人相信一种理论,把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里面比吃药更有效,所有不乐意吃药和口服液 而喜欢注射抗生素。
四 我们和穷人思维没有本质区别
1. 关于认知造成的偏见。在不懂的事情上,我们一样有偏见,在网上慷慨激昂的骂转基因食品的人,不一定知道转基因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凭感觉觉着人工的不如天然好。在我们认知达不到的领域,我们喜欢用直觉和情绪去理解很多东西。
2. 健康上的开销不合理。我们舍不得花钱办健身卡,舍不得体检,却会在得重病的时候,不惜四处举债 倾家荡产去做手术,哪怕只能维持几个月的生命。
3. 短视 。很多年轻人沉迷网络游戏 荒废工作学习。因后者是长期投资,付出在当下,回报在遥远未来。游戏的设计者利用刺激反馈的人性,让你得到即刻反馈和快感,从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笔记:
1. 贫穷陷阱形成:没有原始投资,无法提升生产力,穷人能经营的都是竞争激烈的小生意,做生意不是因为商业头脑出众,而是找不到工作又没有技能。
2. 我们所认为的小障碍 小失误 在穷人的生活里都是尤为突出的棘手问题
3. 你今天的收入会影响到将来的收入,这个将来可能是明天 下个月 也可能是下一代。比如,农名手里的钱决定了他能兑换多少资源(种子 肥料),这些决定了明年的收成。你现在有多少钱 决定了孩子能上怎样的学校 接受怎样的教育,从而决定他将来有多大的出息
4. BMI体重指数,18.5-25 ,不在区间 要么营养不良 要么肥胖
5. 逃出贫困陷阱的梯子是有的,只是梯子不一定放在了正确的位置或者人们不知道怎么踏上梯子
我要是有办法,你不用多说,我要是没办法,你过来驻厂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