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列传(五)
齐军进攻宋国,宋国危急,苏代赶紧写信给燕昭王说:
“燕国也名列于万乘之国,但却屈辱地单方面送人质到齐国,名声卑微而且份量很轻;派出万乘部队协助齐国进攻宋国,百姓劳苦并且耗费巨大;如果齐国灭掉宋国,就会进而吞并掉楚国的淮北土地,这将进一步增强齐国实力。这都是增强仇齐国而伤害友国楚国,这三个方面都是国家决策的重大失误。但是大王却坚决执行,只是为取信于齐国。实际上这样齐国会更加不相信大王,反而更忌恨燕国,这是大王的错误计谋。如果把宋国加上淮北,顶得上一个万乘之国,现在马上要被齐国吞并,这是增加齐国实力的第一个方面。那一带的北夷部落方圆七百多里,加上鲁国和卫国,也强过一个万乘之国,但马上也要被齐国吞并,这是增加齐国实力的第二个方面。单独一个强齐,燕国还天天担心不能支撑,更何况马上以三倍的齐国军力兵临燕国,燕国的祸事就更大了。”
“虽然是这样,智者做事,就是能转灾祸为福气,化失败为成功。齐国的紫布,本来就是破败的白布进行染色,但价格却提高了十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最后却凭借残破的领土击败强吴而雄霸天下,这都是转灾祸为福气、化失败为成功的生动例子。现在大王想要改变不利局面,就要怂恿齐国称霸天下,鼓动齐王召集周王室会盟,焚烧秦国的信符,并且订立盟约:‘最好的策略是击败秦国,其次的策略是让秦国臣服’。”
“遭到各国排斥后的秦国形势不利,秦王肯定会担忧此事。秦国五世以来一直讨伐诸侯,现在却成为齐国的天下,秦王的志向就会因为齐国而受阻,那样就会不惜举全国之力和齐国一争高下。到那个时候,大王再派雄辩之士用这样的话去劝说秦王:‘燕国和赵国跟随齐国灭掉宋国后壮大齐国,尊奉齐国为天下霸主,这对燕国和赵国没有任何好处。燕国和赵国没有利益却协助齐国,只是因为不相信秦王。大王为什么不派人联络收燕国和赵国,命令泾阳君和高陵君先到燕国和赵国去呢?如果秦国有变,就把他们作为人质,那么燕国和赵国会相信秦国。秦王成为西帝,燕王成为北帝,赵王成为中帝,拥立三帝就可以号令天下。韩国和魏国不听,秦国就进行讨伐;齐国不听,燕国和赵国就进行讨伐,天下哪里会有人敢不听从?天下全都听从,就可以驱使韩国和魏国伐齐,名义上说:‘一定要归还宋国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归还宋国土地和归还楚国的淮北,对燕国和赵国非常有利;同时拥立三帝,这也是燕国和赵国的愿望。这是各得其利,帮助他们实现愿望,那样燕国和赵国舍弃齐国就像脱掉自己怕鞋子。现在秦国不收纳燕国和赵国,则齐国肯定称霸。现在如果您不去联络燕国和赵国,那么齐国肯定要称霸天下。如果诸侯们都拥护齐国而只有秦国不服从,秦国就会遭到各国诸侯的讨伐;诸侯们都拥护齐国而您也服从,您的声望就会下降。抛弃名尊国安而选择国家危险,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秦王听到这些话后,一定就像匕首直刺心脏。大王为什么不派雄辩之士去劝说秦王呢?秦王肻定会采纳,齐国也肯定会遭到讨伐。结交秦国,是有利的外交;讨伐齐国,是取得正常利益。遵循有利的外交,取得正常利益,这是圣明君主所应该做的事情。”
燕昭王感觉苏代书信写得很好,说道:“我的先人曾经得到苏氏兄弟辅佐,子之作乱后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想要向齐国报仇,没有苏氏做不到。”
燕王召回苏氏兄弟,再次善待他们,共同谋划进攻齐国,最后竟然真的攻破了强大的齐国,齐闵王狼狈出逃。
很久以后,秦王召燕王会面,燕王想要前往,苏代阻止燕王说:“楚国贪图枳道而亡国,齐国得到宋国也亡国。如果齐国和楚国不贪图枳道和宋国,而是侍奉秦国,那情况是否就不是这样了呢?情况肯定不相上下。因为凡是建立功绩的,都是秦国的深仇。秦国进攻天下,靠的不是施行道义,而是残暴不仁。秦国的残暴,是曾经正式通告过天下的。”
“比如,秦国曾经通告过楚国:‘我们蜀地兵甲,乘船沿着汶水,乘着夏天涨水后顺流而下,五天之内就能到达郢都。汉中的兵甲,乘船直出巴地,乘着夏天涨水直下江汉,四天就能到达五渚。寡人我率领甲兵从宛城东进随邑,智者来不及谋划,勇士来不及愤怒,寡人我攻打楚国就像在郊外捕猎鹰隼一样简单。大王还天天想着等待天下人一起进攻函谷关,这想法也太遥远了!’楚王认为秦王说得很对,所以十七年中一直侍奉秦国。”
“再如,秦国通告韩国说:‘我的部队从少曲出发,只用一天就能切断太行山;我的部队如果从宜阳出发进攻平阳,两天时间韩国就会全国震动;我军离开两周后进攻新郑,五天时间就可以灭掉韩国。’韩王认为秦王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直侍奉秦国。”。
“接着,秦国通告魏国说:‘我的部队攻克安邑,围困女戟,韩国的太原交通就被切断。我军攻占轵道,直逼南阳,封锁冀城,包围两周。然后乘着夏季涨水,乘坐轻舟,强弩在前,铁戈在后,决开荥阳水口,那么魏国的都城大梁就复不存在;决开白马水口,魏国就会不再有外黄和济阳;决开宿胥水口,魏国的虚地和顿丘会被淹没。在陆地上如果直击河内,水攻能淹掉大梁。’魏王认为秦王说得很道理,所以一直侍奉秦国。”。
“秦军想要进攻安邑,担心齐军前来救援,就牺牲宋国给齐国。对齐王说:‘宋王无道,刻成一个很像寡人的木头人,天天用箭射击其脸部。寡人我离宋国太远,不方便进攻。如果大王能够进攻并且吞并宋国,就像寡人我自己攻占一样。’秦军攻占安邑、围困女戟后,转而把攻占宋国作为讨伐齐国的借口。”
“秦国打算进攻韩国,担心天下诸侯前来救援,就把齐国树敌于天下。对外宣传说:‘齐王四次和寡人约定,四次欺骗了寡人,仅率领天下诸侯进攻我秦国的事就有三次。有齐国没有秦国,有秦国没有齐国,我一定要讨伐齐国并且灭亡它。’秦军占领宜阳、少曲,围攻蔺邑、离石后,又把打败齐国作为天下诸侯的过错。”
“秦国想要进攻魏国,就先讨好楚国,答应把南阳交给楚国。派人对楚王说道:‘寡人我打算和韩国绝交。楚军可以摧毁均陵,堵塞鄳(音méng,蒙)道,只要对楚国有利,就像寡人我自己占有一样高兴。’魏国放弃和楚国结盟转向投向秦国后,秦国却以堵塞鄳道作为楚国的罪过。”
“秦军被围困在林中,秦国转而讨好燕国和赵国,许诺把胶东割让给燕国,把济西割让给赵国。等到秦国和魏国和解后,就把公子延作为人质,派犀首率军接连进攻赵国。秦军在谯石遭到重创,在阳马又被打败,就转而讨好魏国,答应把叶地和蔡地划归归魏国。等到和赵国和解后,就再次威胁魏国,根本不按照约定割让土地。秦军陷入困境后,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前往讲和。等秦军胜利后,秦王连自己的舅舅和母亲也都欺骗了。”
“秦国谴责燕国时说:‘因为燕国攻打胶东’;谴责赵国时说:‘因为赵军攻打济西’;谴责魏国时说:‘因为魏国攻打叶地和蔡地’;谴责楚国时说:‘因为楚国围困了鄳道’;谴责齐国时说:‘因为齐国攻占了宋地’。这样,秦国的外交辞令循环往复,用兵打仗如同刺杀飞虫那样容易。秦王飞扬拔扈,就是他的母亲都不能制止,他的舅舅更无法约束。”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军所屠杀的韩、赵、魏三国的百姓加在一起有几百万,这三个国家还活着的人都是抗秦战争中的遗孤。西河以外、上洛地区和三川一带经常遭受秦军打击,这都是三晋的灾难!秦国已经侵占了韩、赵、魏的一半土地,秦国制造的灾难多么严重!但燕、赵等国到秦国去游说的,却争相劝说自己的君主侍奉秦国,这确实是我非常担忧的事啊。”
燕昭王看完信后,马上取消了前往秦国的行程,苏代再次在燕国受到重用。
燕国派人去合纵结亲诸侯,就像在苏秦时期,诸侯们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但各国人士都尊崇苏氏兄弟所倡导的合纵盟约。苏代和苏厉都寿终天年,名声显于诸侯。
太史公曰:
苏秦兄弟三人,都是通过游说诸侯而显名于天下,擅长权谋应变。苏秦被以反间罪处死,被天下人耻笑,所以很多人忌讳学习他的学术。世上流传关于苏秦的故事太多,有很多不同的事情也都附会在苏秦身上。苏秦起于普通街巷,联合六国诸侯合纵结亲,他的智谋超过了常人。所以我列出其主要事迹,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不要再让他蒙受无端的恶名。
司马迁有诗赞曰:
季子周人,师事鬼谷。揣摩既就,阴符伏读。合从离衡,佩印者六。天王除道,家人扶服。贤哉代厉,继荣党族。
黄其军
作于2020年7月3日(古历庚子年五月十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