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伟大心态”背后的人

        《天大的小事》这本书封面上有句话:以人为本“人”在哪?以人为本“本”为何?由于大千世界有不同的人,由于芸芸众生有不同的本,所以在大步前行的同时,为身边的每个小我创造时时的小美好,将成为“创新城事科学”必须破解的新课题……我在想“创造时时的小美好”的人该是怎样的?想一想,他们该是有着“伟大的心态”的人。城市管理面对的困难和窘境很多,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具体点就是如何理解“我是谁”以及“别人是谁”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的人,才得算是有“伟大的心态”的人。借这个机会,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在今年10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国投集团的室内体验式培训,主题是“团队的沟通和协作”,今天回忆起来,倍加珍惜,这是继心理咨询师培训后我的又一个难忘的体验。在我看来,体验式培训更像是一种团体的心理治疗,通过导师的引导,让我们深层次的挖掘自己,体察自己,让“潜意识”上升至“意识”的层面,慢慢认清“我是谁”,慢慢“接纳”自己。我很喜欢“接纳”这个词,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和解,来理解“别人是谁”。

         今年城管系统发生的打人事件引发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最坏的局面?从表面上看,一方先动手打人,另一方给予正面还击。往深处看,城市管理者每天要担负紧张、繁重的执法工作和任务,而且在执法中常常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加上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执法人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小商贩们也受到城管的管制压力,压力相互传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小商贩和城管都是受到压迫的人,作为一个执法者,我们当然希望得到执法对象的配合,作为执法对象何尝不希望得到执法者的包容和理解。但是“相互压迫”的处境,会对直接接触的人形成一种潜在的敌意,而这种敌意就是引发双方矛盾冲突的直接诱因。要化解敌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消解这种“相互压迫”,而要消除这种压迫,就要正确理解“我是谁”以及“他人是谁”。


         一、我是谁

         生而为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无法选择从娘胎里带来的性格,无法忽略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怎么办?那就要学会“接纳”自己,在“接纳”自己的同时及时“觉察”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马克思定义人的概念很精辟:“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解释说:“人是过去经历的总和”,从出生起,我们就开始扮演者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子女、学生、朋友、丈夫、父亲、朋友,还有我们的职业,一个城管执法者,我无时不刻不在演绎各种角色,但是我们时常错位扮演自己的角色,带着一个城管执法者的威严去扮演丈夫、父亲的角色,“你要怎样,你不能怎样”,同样,带着对子女苛责的态度,带着被执法对象都是“坏人”的认知去扮演执法者,但是我们却很少“觉察”。我们不接纳自己,常常折磨自己,不被人理解的焦虑心理,社会形象不佳的自卑心理不经意间萦绕心头。

        和妻子吵完架,和子女闹别扭,和被执法对象争执,照着镜子看到自己的脸,觉得非常陌生,常常怀疑这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在遥远的某个空间是不是还存在着另一个完美的我,让我和现实中的自己统一起来。美国心理分析小说作家纳撒尼尔.霍桑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有人长时期对自己一副面孔,对别人另一副面孔,那么最后他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我是谁?我是一个城管执法者,我更是一个父亲、丈夫,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也不苛求他完美,我“觉察”自己,及时改正错误的认知。


          二、他人是谁

          他人是特定社会生活的个体,他们也有很多无法选择的东西,他们籍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性格、职业、习惯、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面对执法工作时所表现的动机、感知、态度、情绪等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他们在面对我们时的心理活动较复杂,既有可能存在畏惧、侥幸、抵触、戒备、观望、对立等对抗性心理,也有可能存在认识偏差、被迫供诉、丢车保帅的顺从心理,有时甚至出现摇摆反复的交替心理。

        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各异的个体,他们经历过不同的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按照我们的思路去配合开展工作。但是我们和他们之间除了执法者和被执法角色,我们还可以是其他的角色,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许这种压迫就消除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个人见解,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城管执法人员,但是我还是诚恳希望城管委今后能够多开展一些体验式培训活动(心理培训、心理讲座、心理督导)。让我们深刻认识“我是谁”,从而更好的理解“他人是谁”,心理学是智慧之学,如何让心理学在执法工作中展现魅力与生机是值的我们城管人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同时心理学是健康之学,“天大的小事”都始于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他对外可以“制敌”,对内可以“疗伤”。

         一座城市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我们正确认识“我是谁”,正确理解“他人是谁”,多去发掘大众的“善”,用法律来规避民众的“恶”。只有一个城市能够拥有这样的人,能够真心去挖掘“善良”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座城市付出的人,能够知道法律体系不完备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城市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这个城市骄傲,为城市管理者们骄傲!

                                                                                                                                                         2017年11月8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