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道缺口,唯有爱能疗愈一切。
这个暑假看了好几本书,让我如此想要沉下来好好思索一番的,就是马克·李维的这本《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这位法国作家真的很能抓住读者的心,《偷影子的人》曾经也让我看得颇为感动,而这本书,当父亲将自己重新锁进箱子,留下那封信时,我看得泪如雨下。
小说围绕着朱莉亚这位女性,父亲是一个商业巨头,每天全世界地跑,就是不顾家。连孩子的教育也是由秘书来代劳的。母亲得了痴呆症,不认识家里所有的人,一天从阳台上跳了下去。没有父亲的陪伴,遭遇家里的变故,在朱莉亚的心里,她恨父亲,她认为一切的罪魁祸首是父亲。母亲去世后,她离家出走,去伦敦学绘画,一时兴起,去德国参加了推翻柏林墙的政治活动,18岁的她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托马斯。然而一向与她分道扬镳的父亲却又一次介入了她的生活,生生地将两人分开。于是,这一辈子,她认为她都不会原谅父亲的。
小说的情节是从朱莉亚与亚当准备婚礼开始的,然而奇葩的是,她突然得到了消息,他的父亲去逝了,葬礼的时间正是婚礼的那天,她不得不取消了婚礼。更奇葩的是,葬礼的第二天,有人寄来了大箱子,里面是智能化的父亲。这个智能机器人父亲与朱莉亚一起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慢慢地,朱莉亚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她无法向朋友和亚当解释,只能不断地撒谎。在“父亲”的怂恿下,朱莉亚开始了与“父亲”一起的旅行,并读到了20年前托马斯寄给她的信,原来托马斯殉职的消息有误,这么多年她苦苦思念的人还活在世上。在“父亲”的安排和努力下,她终于与托马斯相会了。然而短短的一个星期就要结束了,她不得不面临着与和解后的父亲再一次离别。
马克·李维的小说没有史诗般的宏伟,然而他总是将奇幻、爱情、友情、家庭很好地组合起来,人物简洁,线条明确,读起来轻松,对于外国小说,我很少能记住几人个人物名字的(如《百年孤独》看过两三遍还是记不住主人公的名字),而李维的小说没有这个阻力。虽然人物简单,但是情节的奇妙安排还是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兴趣。婚礼与葬礼的冲突,智能机器人父亲的出现,包括书题都会让我们产生疑惑:安东尼到底死了没有,他在玩什么呢?朱莉亚的家庭对她的婚姻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没谈过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作者一步步地牵着我们进入朱莉亚的心理世界。正如帕斯卡·梅西耶在《里斯本夜车》里所写的:
我们总是无不看清自己的生活,看不清前方,又不了解过去,日子过得好,全凭侥幸。
朱莉亚和我们很多人都一样,都处在这样的境遇之中。因为对原生家庭的埋怨,所以不愿意去了解过去,而对未来也是害怕去建构,只剩下是眼前的苟且。
正因为有了这段智能机器人父亲的日子,这段偷来的时光,让父女俩更深入地面对过去,虽然他们一直在强调,不用过去式,只用现在时说话,但过去的阴影是抹杀不掉的。当他们真正地进入回忆中,朱莉亚才找到了爱:
有多少个白天和夜晚,为了防止那些可能伤害你的危险,我们一直在你的身旁守候,看着你,帮助你成长,替你擦干眼泪,逗你欢笑。冬天的时候去过多少个公园,夏天的时候去过多少个沙滩,走过多少路,重复过多少话,在你身上倾注了多少的时间。
记忆是位奇特的艺术家,他会重新描绘生命的色彩,擦去不完美的部分,只留下最美丽的轮廓和最动人的曲线。而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爱。
李维的作品往往围绕着童年的伤害,而前几天在听书里也常常听到原生家庭对子女成长造成的伤害,而我们常常会将很多事情的责任一味地强加到父母身上,往往很多人找心理医生或看心理书时发现自己的某个缺陷原来是可以在父母中找到影子,然后就满足地离开了。 好像这样,就可以将缺陷转嫁到原生家庭中去了。然而:
我们可以抱怨自己的童年生活,可以不停控诉父母造就我们的所有缺点,可以把生活的苦难、性格的脆弱和胆小全都归咎在他们身上,但归根到底,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要成为自己想变成的人。
现实中的我们没有那段偷来的时光,那就请一定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对所有爱你的人回报以真诚、热烈的爱,这样你的人生将减少遗憾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