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天,我在西京医院病房里度过。
姑姑急性血栓,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就会丧命。
因为家里穷,我最怕身边有人生病,尤其是大病,这是我们消费不起的项目。
看着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姑姑,我思绪飘了很远,陷入了沉思。
我们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而且是比较贫穷的那一部分。因为物质从来不曾丰裕,这部分人都习惯于俭省,省省省是第一要务,所有事情都以此为前提。
从小我们都被养成了这种习惯。
衣服鞋子一定是穿的不能再穿了才停止,中间还附带缝缝补补。甚至穿烂的衣服还会留着,因为干活儿时候可以穿着,这样既能利用旧物,又能让新衣服穿的更久。
吃饭大部分情况都是饭多菜少,一年到头很少吃肉,除非过年过节。尤其吃面条的时候,在汤锅里一烩,这顿饭就解决了,最多加个油泼辣子。农忙时节,经常都是带着馒头带着水就急匆匆下地去了。
不要觉得我在夸张,每类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是最近这几年,情况稍微好点,大家想吃肉了也可以吃得起了。
这么粗糙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好多年,至今仍有很多人在毫无知觉地继续进行,你能去追问他们有没有审美?追问他们吃的有没有营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方圆多少里基本都是刚从温饱线上挣扎出来,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甚至有些至今仍然在挣扎,大家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温饱以外的东西?更何况在网络还未普及的当年,从哪儿去得知自己生活以外的东西呢?
因为穷太久,大部分人都穷怕了,除了省省省,还喜欢存存存,什么都想存下来。
姑姑已年近六十,一辈子生长在同一个村子里,过着我刚刚描述的生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想多存些钱。然而,辛辛苦苦存下几万块钱,生一场大病还不够自己救命。
在像姑姑一样的这些人的生活里,没有营养一说。你不会看到荤素搭配,也不会看到营养均衡。一辈子的生活已成习惯,即使你买回去了牛奶,那也很少有人喝的习惯。吃饭唯一的标准还是吃饱,更不要提口味、营养、色泽。
我爸在医院照顾的这几天里,为了节约开支,他每天就在医院食堂简单吃些饭。我根本都不用问,带他吃饭直接拉着去了外面,先买了好几份菜放桌上,然后再选主食。
我只说了一句:“你好几天没吃菜了吧?”
他没说话。
顿了一会儿,说到:“出门在外,得给你姑省点钱,她这次基本把家底儿掏空了。”
我只觉异常心酸,不知该说什么,因为我没有那一掷千金的能力,不能拍拍胸脯豪气地说这钱我出了,也不忍心再数落想法如此善意的父亲。
没钱却急用的时候,唯有靠省,该救的命来不及等。
因此只好叮嘱他也照顾好自己,并且用了他最怕的理由——我们病不起。否则,我怕他不重视自己。
在医院的这一遭,一度让我心情沉入谷底。
我只觉自己拼命从生活中挣脱,默默低头努力,不攀比,不嫉妒,不埋怨,不急躁,只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慢慢改善现状。我不断给自己打气,不断鼓励自己,还算比较积极向上。
可生活的打击,每次都猝不及防,永远来不及反应。
我好怕倒下的是我的父母,好怕我凑不到救命的钱,好怕我之前的努力一夕间归零......
总之,我焦虑不安了很久很久。
可我也只能允许自己焦虑一小会儿,我不敢让自己陷入消极,我还有很多事等着自己去做,还有很多困难等着自己去解决。
陷入消极越久,累积的困难越多,走出困局的可能性越小。
晚上回来,我又重新说服了自己,不能怕,不能退缩,还得更加努力探索新的可能,我得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如此,我不断地被生活打压,陷入焦虑恐慌,又不断地为自己鼓励打气,说服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我想,人的一生估计也就是这样的轨迹吧。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拼尽全力挣脱,人人都可以是劫后余生的小强。当我们追忆往事的时候,可以面带微笑说一声:“生活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