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建立一个自主学习的脚手架——“预习单”

在授课过程中,很多老师提出对“预习单使用”不清楚。不会用的原因是对概念不清楚。无论做什么,遇到一个新概念,都要透析概念的本质,明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才能用之有效。

一、预习单是什么?

什么是预习单?简言之,是为学生自主感知文本、独立学习知识所提供的一个学习清单——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课标建议与教材编排,在单元教材分析的基础,对文本材料的详细解读和编码,形成一个学生可以表征的文本材料,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总而言之,预习单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整合和设计。

二、如何设计预习单?

这是最为重要的,预习单的使用是否得体,依赖于预习单的设计是否合理。以下是编写预习单最重要的四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预习单设计要符合“主体性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清单。

先来看看人是怎样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而建构新知和对新知的理解。按照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和平衡三原则,无论学习任何知识,要么是在已有认知框架的基础上扩充数量(同化),增加同类别的知识。要么是改变以前的认知模式,以适合当下新的学习(顺应),最后获得认知的平衡。

由此可知,预习单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让新知学习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了解学生学习前概念,即学情。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培养、学习和生活经验入手。这也涉及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也就要求预习单的设计要刚刚好,既能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又不太难,能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2.问题性原则

预习单需要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预习单不是对教材文本的照抄照搬,也不是设计成让学生做练习的练习册。在《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提出专家学习,是以大观点为中心组织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教师要,对文本内容做细致的分析,然后以整体为框架,提出有层次性的、能引发思考的问题。比如阅读教学中,往往提出的是“作者说了什么”(细节理解)“作者是怎么说的”(分析梳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认为怎么样”(批判创新)“结合文本学习,你是否能够续写或仿写”(应用实践)等层次。

通过以上问题,能够把学生一次次打入文本,让学生反复阅读,才获得要点。

以上问题层次分明,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学习的过程,有直接提取,有思辨,也有运用和创新。

3.目标性原则

预习单上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即这个活动或者任务为了达成哪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这很关键,预习单并不是教师随意给学生出的一些题,而是有目标性的。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目标一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是如此。

4.指导性原则。

预习单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对学生的阅读、思考、总结、应用有指导性。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学生看着就知道如何做。

(1)比如阅读课,想要培养学生的预测阅读技能,你可以给学生以下提示“根据标题和文本插图,你觉得这篇文章大意是什么?”然后下面给一些选项。(2)如果要培养学生段落概括能力,可以给学生以下提示“通过阅读段落,尤其是首尾句,用一个句子来概括段落大意。”(3)如果要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可以给出学生系列问题(细节理解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找出这些问题在文中的答案,红笔标注,最后通过标注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4)如果是词汇学习,可以给学生以下提示“先看句子结构,了解词性,然后结合上下文,猜测它的含义。”等等。

有了方法指导,学生拿起导学案知道如何去学。通俗一点来讲,预习单是通过文字和问题的形式,代替老师告诉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三、预习单的作用

预习单的作用,从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都有体现。

1.对学生来说,预习单的作用是能让学生独立感触新知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前概念”——明确已知和未知,知道学习障碍点在哪里,课堂上就能侧重的去倾听或者有目的的询问老师。

2.对老师来说,预习单更重要,如果是线下实体课,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做预习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共性问题,灵活的改善教学策略,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的讲或者点拨比较有针对性,也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力度,因为老师讲的是他们想要的。如果是线上学习,老师可以提前发预习单,让学生通过小组群讨论,总结小组内Top Questions(大问题),然后发到组长群,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问题,明确课堂上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的的独立学习,一定不是教师随意说一句“看课本吧!”那样的甩锅式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神话的体现。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经验都不足以直接从“课本”获取概要。更何况,教材的编制是根据某年龄阶段学生的整体概况,不是根据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班,更不会根据某个学生来编排。对有些学生,教材可能太难,需要删减内容或者学习链接指导。对另一些学生,教材又显得太容易,需要补充内容、拔高学习。教师编写预习单的作用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材文本之间“搭桥”,借助这个预习单的“桥”,学生可以走进教材,还可以走出教材,获得更深更广的学习。

但是,明确了预习单“是什么”“如何编写”“有什么作用”还不够,一定要提高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没有课程整合高度,没有学情恰当的分析,再好的方法也是一个虚设的路径,没有实际价值。每个人都要有“庖丁”精神,反复实践,善于学习,才能运用得心应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正值盛夏酷暑,老师们的学习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今天,根据领导安排,我结合教学实例,和大家一起交...
    兰心素语阅读 1,971评论 0 2
  • 我是路上的人。路上的影子没有留恋我的脚印。 阳光微醺,上一场雨停歇清晨的梦里,下一场雨是否会打扰夜半的寂静? 还是...
    落夜随凝阅读 446评论 0 1
  • 昨天的开班仪式中,对考虑的周全程度,认真程度,那些行为背后的动力,在想写什么的时候,其实想的不少。 在前期...
    248024ff3312阅读 84评论 0 1
  •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在区块链领域,无论是写作也好,还是投资也好,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
    十二月的雪雪阅读 992评论 0 0
  • 散长的孩子和以后的年少轻狂是不无关系的。年岁渐远,一些人和故事成了最普通的连缀方式,隐隐地留在现有记忆里...
    爱笑的娜哥阅读 3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