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事(六)

学校里的事(六)

      (四)

齐庄所处位置偏僻,道路曲折,但"村村通"所修的水泥路面宽又平,让人走着也不生厌。

一路走都有一路的景,无论是朝阳,还是夕阳。望着空旷的田野,高邈的天空,顿觉心旷神怡。

和熏的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田野村庄。

"若有一个院,种些菜,养些鸡,院里架葡萄,棚下煮沸茶,躺椅上微憩。再来老友相聚,世外桃源。"

陈老师说时,脸上显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神情。

我们不知不觉到了齐庄。

齐小波的家是三层小楼,但墙面未外粉,好像楼盘中的烂尾楼。院墙用砖头简单地垒砌,院里乱七八糟堆些建筑材料,四围混着一些鸡鹅,远看像土豪,近瞧又像暮落的人家。

"小波总是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养成的?″陈老师对着热情又有些手脚慌乱的家长问。

"这,这孩子很小就上寄宿学校,被大孩教唆坏了,缺人问。给老师添麻烦了。"家长满脸的歉意。

"他拿别人的东西跟见他妈有什么关系呢?"陈老师追问一句。

"这……"家长吞吞吐吐的说。

"嗨,是这样,也不算啥家丑。"他终于下定决心地说。

"小波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与他妈闹离婚。那时期我在外地搞建筑,长年不回家,小波就上寄宿学校。开始老师说他表现很好,还获奖呢。后来不知怎么变坏了,养成偷东西的习惯?"

"出了问题,你家谁去学校呢?"

"他妈。他妈在家里,我在外地,回来不方便。"

"你,一年能看孩子几回?"我问。

"两三回吧。他幼儿时胆很小,应该学好,不会学坏的。"家长说。

"那么小离开家,不想父母吗?"陈老师可怜地插一句话。

"应该想吧。我记得当时一接通电话,他老是在电话里哭闹,我就吵他。当时我在工地上赶工期,忙得很,有点嫌他事多、娇气。自以为小波慢慢地会习惯学校生活的。"家长愧疚地说。

"我明白了,他说拿了东西就可见妈妈这句话。"陈老师顿悟道。

不幸的孩子,胆小什么都不敢做,只能犯小老鼠的错。

想爸妈了怎么办?有了只有犯了错,老师才叫家长来的认知,一切都自然了。

该来的会来的,行动在强化中成了习惯。

望着家长被岁月麻木的脸,我不知该说什么。

多陪陪孩子吧。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