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校园后的学习

想聊聊学习。

正式离开校园也靠近两年时间,现阶段也有学习考证的计划和行动,但不知道是只有我自己还是其他刚毕业的小白也一样,想学的时候再忙晚上也想端起书看一看,拿起笔写一写,但回想学生时代,更多的时候在逃避学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些消极怠工的回忆。总会有种贱贱的想法:假如当年能像现在一样主动学习,说不定早就考上清华北大了。

先不说假如这个设定靠不靠谱吧,在那个吃喝不愁、啥也不用管的年纪,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努力多刻苦,从小到大也还是有懒散的念头。上学时候不用操心一日三餐,衣服有人洗,床单有人换,甚至上下学都有人接送,学习占据了生活绝对的重点。加上好玩的年龄,也不懂得珍惜这百分百投入的时间机会,不自觉的产生厌烦的情绪。我想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过放弃的想法,只是控制的程度和智力水平不一样罢了。

工作以后能像小时候一样学习简直是奢望,尽管我还没有结婚生娃,但工作已经占据了主要的精神时间,学习不再是一件纯粹的事情。理想中的茶杯、笔袋、书本、台灯,已经变成了见缝插针式的散装项目:拖地的时候打开线上课,坐马桶上的时候可以看书,坐地铁的时候端着Ipad刷题,一边走路一边听解说等等。

另外长大也意味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所有。生活内容的复杂化会导致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年少时可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年人也许一个项目黄了能毁掉几天的心情。虽然因为现阶段的种种原因想学习考证,这种求变的思路确实没有错,但考虑到前句的情况,当人的心态崩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想学习了,这时候原本支持你去学习的动力反而变成了阻碍你进步的绊脚石。曾经大人们都在讨论的情商EQ,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吧,在万千变化中依旧能自我管理好各种事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长久稳定,才有坚持学习的资本。

因此今天想告诉自己,没必要生那么多气,避免emo,避免烦闷,避免崩溃,减少不必要的精神消耗,才有起码的心力去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