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河锦绣》后感

人们都惊叹中国的发展、崛起势如破竹,殊不知,这里面凝聚着多少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就拿消除绝对贫困这件事来说吧,历史上从来都不曾发生过;若不是亲身经历,做梦也想不到,它竟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变成了现实。

最近追看了央视播出的《山河锦绣》这部连续剧,才较多地了解到,我们国家在脱贫攻坚上所采取的超常规举措,可以说,调动了全党全社会的力量。

自十八大以来,政府就把2020年实现全国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中央成立了脱贫办,全权负责指导、协调;从省开始,贫困地区的各级主要领导都签了任期责任书;有22个省立了军令状。

多数贫困地区都向农村委派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提供贴息贷款,帮助寻找、开发脱贫产业,易地搬迁,不少经济实体也都积极参与了项目援建。

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主要领导,在没脱贫之前不准调挪,执行得非常坚决。剧中的山南县委书记,本来已经升职到市委报到,硬是被省组织部当面宣布退回到原岗位,说是中央有文件,必须继续承担起脱贫攻坚的责任。

上面委派的第三方抽查验收,工作也做得相当仔细,像能不能吃上豆腐,多久才能吃上一顿肉,有没有换洗的衣服,病了有没有钱治疗等等,全部建卡、做详细记录,并逐条认真分析核实。

在柳家坪做调查时,发现家家户户的门外都挂有腊肉;经核实,是村主任专门用公款买来叫挂上去的。该村本来是该区域树立的脱贫攻坚样板,工作搞得也挺有成色,就因为弄虚作假这一项给了个差评,还连累省委书记到北京接受问责。

剧情反映的虽是特定地区脱贫的典型事迹,但也不失为全国脱贫总战役的一个缩影,从中能看到全社会各个方面在这场战役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脱贫的成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创举,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