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知觉醒》为起点,因着作者的只言片语,读到了李笑来,知道了《思考,快与慢》,想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接着又找到了《思维的发现》,拿到书读着特别畅快,一研究作者,发现是超有名的畅销书作家。这个作者的书畅销到什么地步呢?《点球成金》《大空头》《盲点》这几部电影都是他的书改编的。然后,我就开始看电影了…
《大空头》是第三次看了,已经有点记不清具体内容,模模糊糊觉得有点烧脑,让我这个对“经济”一贯有点敬而远之的人没办法体会更多的观影快感。结果今天这一看,除了美国电影个体英雄主义的价值观输出,还真看出了点新感受——这种感受我愿称之为读《认知觉醒》的正向反馈。电影中有几个观点给我的冲击特别大,今天先记下来,后面我会尝试着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慢慢写出来。
1、不懂的事你自然会多加小心,惹祸上身的都是你以为懂的事。——马克吐温
2、随大流的人永远不会去做:亲自去了解事实。
3、电影的镜头在给到基金经理、银行家的群像镜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些就生活在你身边的,你不了解不在意的人,对你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你每天关注的YouTube上的人。(想想我们的某音~)
4、次贷、房贷、利率,这些概念及其规则看起来是不是特别复杂,这就是华尔街的本意,这些复杂的概念让你们觉得只有他们懂,只有他们可以做,如果你愿意撒手不管那就更好了!(大脑的避难趋易,也许就是我们被割韭菜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很恐怖)
5、克里斯蒂安.贝儿扮演的男主是基于庞大的数据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房地产泡沫结论。(机会的发现,消息的验证,都需要真实的调查和成熟严谨的认知体系)
6、投资时,没有人愿意听到坏消息,所以,人们潜意识会低估坏事发生的机率。
7、把人化为数字,告诉你一个数字,失业率上升1%,在现实世界中意味着失业人数就是几十万,死亡人数就是几万人。(我们有没有被数字裹挟而忽略现实世界中的悲剧)
最近跟着书友们一起读书,学习怎么用认知理论来反省与复盘自己的行为。这几天认真看下来,“行动力”是被书友们关注讨论最多的话题。从输出倒逼输入,到刻意练习,从重构行动力到闭环反馈,都在强调“干起来”的重要性。但是今天这一次重看《大空头》,让我又开始思考,除了传统的计划与执行,我们更应该警惕大脑的“行动力”懈怠,和“理智脑”一同学习成长的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