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纵宇一狼
下面就让我来分析一下这个中缘由:
一、怀念李广的原因
第一,何人怀念他?——抑郁不得志的人
比如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
杜甫的“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陆游的“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枕上作》);
辛弃疾的“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王勃、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的一生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的,所以在情感上很能产生共鸣,每到夜深人静,每到失魂落魄的时候,总会想到几百年前还有一人与我同病相怜。
第二、何时怀念他?——受到到侵略时、年老无力时
比如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安史之乱后,更是期盼良将,更感到自己老之将至,无力功名。
陆游和辛弃疾就更不用说了,一生都想着北伐金国,收复失地,但南宋小朝廷却又只想偏安一隅。
第三、怀念他什么?——叹息未封侯;歌颂善骑射
后人怀念李广,不仅有对他终身未封侯的叹惋,还有对他骑射技艺的赞扬。
比如卢纶的“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塞下曲》)
又如明代李梦阳的“李广昔未遇,射猎谁见称。·····凭轼览百邑,树羽宁千城。······弯弓射虎归,淡淡黄云生。自从结发战,舍镝无虚鸣。”(《李广》)
《汉书》和《史记》中都记载了,李广善射,例无虚发,百步穿杨。尤其是把箭射入了石头中,更是千古传诵。可能这就是人在某一瞬间的爆发力,正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借着酒兴,一挥而就,再想重来,已经不行了。
二、未封侯的原因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汉文帝说,李广是生错了时代,那么,李广终生未能封侯真的是时运不济吗?我想也不尽然。
汉代要封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立有大功。很显然,李广这两点都不具备。
可能有人会说,李广一生当遍了边郡的太守,又被匈奴称为“飞将军”,战功难道就不能换取一个侯爵么?说实话,李广也只是保境安民,看看汉军的数次主动出击,李广基本都是全军覆没的,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我认为,李广未封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功绩不足:虽然他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担任边关太守多年,参与平定“七国之乱”,甚至参与多次主动出击攻打匈奴,但,成功的,收效甚微,失败的,损失较大。
败多胜少: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军四路出击,李广全军覆没,还当了人家的俘虏。元朔六年,李广为後将军,与大将军卫青出击定襄,别人多有军功而封侯,而李广无功而返。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领军四千,张骞领军万余,结果被右贤王击败,死伤过半。同时出击的霍去病却在与公孙敖失联的情况下,打到了祁连山。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军分两路出击,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李广跟随卫青,他竟然迷路了没有参加决战,最后终究是自尽身亡。
不懂官场、政治上太弱:李广出身军旅,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懂得与别人打交道,也没什么政治谋略。只是爱兵如子,在基层士兵中有很高的威望。试想一下,在那个时代,这样又怎能混得很好呢?
三、三人功绩对比
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套草原,击败匈奴大单于
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一战、元光五年(前129年),汉军四路出击,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茏城,斩首虏数百。其他三路要么无功而返,要么损兵折将,要么全军覆没。这是汉军主动出击的首战,鼓舞了汉军士气,振奋了汉朝军民之心,战略意义重大。
第二战、元朔元年(前128年), 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三万骑出雁门,斩首虏数千人。
第三战、元朔二年(前127年), 卫青为车骑将军,率三万骑出云中,至陇西,击败白羊、楼烦王,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略定河南地,以河南地为朔方郡,封长平侯。(食邑3800户,后又加3000户。)
第四战、元朔五年(前124年) ,以车骑将军,率三万骑出高阙,击败右贤王,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封大将军。(食邑加6000户,三子封侯。)
第五战、元朔六年(前123年) ,卫青为大将军,出击定襄,斩首数千级而还。
第六战、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再次出击定襄击,斩首虏万馀人,苏建全军覆没,赵信投降匈奴。(损失颇大)
第七战、元狩四年(前119年) 卫青率五万骑兵,加上十几万后勤步兵,出定襄,击败匈奴大单于,追击二百馀里,颇捕斩首虏万馀级,至窴颜山赵信城,烧匈奴粮草而反。
霍去病:六次出击,转战千里,封狼居胥
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後为将军二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一战、随卫青出征。《汉书》和《史记》都无明确记载。
第二战、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随卫青出击定襄,任票姚校尉,率八百勇士,远离大军袭击匈奴,斩杀二千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若侯产,俘虏匈奴相国、单于叔父、当户等大批高级官员。封冠军侯(食邑1600户)。
第三战、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多骑出陇西,转战六日,杀折兰王,斩卢胡王,生擒浑邪王的儿子、相国和都尉,收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斩获八千多人。(食邑2000户)
第四战、元狩二年(前121年)夏,与公孙敖共同出击北地郡,在失联情况下,越过居延水,打到了祁连山,斩杀三万两千人,俘虏二千五百人,包括了五个王,五个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食邑再加5000户)。
第五战、元狩二年(前121年)秋,浑邪王、休屠王想投降,汉武帝派霍去病率领一万多人去受降,但休屠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不愿投降的八千多人,投降了数万人(号称十万)。从此匈奴失去了河西走廊,并发出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悲歌。(食邑加1700户)
第六战、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以骠骑将军的身份与大将军卫青各五万骑兵,数十万步兵,出击匈奴。霍去病本来计划出击定襄,后来出击代郡、右北平,深入敌后千余里,俘虏王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登临翰海。斩杀七万有四百四十三人。(食邑加5800户)
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为边郡太守,匈奴称“飞将军”,数次出击匈奴败多胜少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李广从军,善射,杀首虏多,先后做了郎官,骑常侍。
汉景帝继位,七国之乱时,任骁骑都尉,跟随周亚夫平叛,受了梁王刘武的将军印(这恐怕也是不封侯的一个原因),后因功担任上谷太守,后先后担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都是边郡)。
汉武帝继位,担任未央宫卫尉(宫廷守卫),马邑之围时,担任骁骑将军,无功。
元光五年(前129年),汉军四路出击,李广全军覆没,被俘后逃回,削职为民。
后再次被启用,先后担任右北平太守和郎中令。
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随卫青出击定襄,无功而返。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与张骞领军出击右北平,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随卫青出击漠北迷路未参战,后自杀。
四、三人军事水平
卫青:儒将打法;有勇有谋;前期敢打敢拼,后期统筹全局;
霍去病:千里奔袭,深入敌后;性如烈火,快速纵深;不与士兵同甘共苦;猛将打法;
李广:骑射过人,有勇乏谋;名气所累;缺乏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
五、三人 结局
卫青:终老病死
霍去病:年轻早死
李广:自杀身亡
六、三人性格
卫青:仁善退让,和柔自媚、温文尔雅,谨小慎微,明哲保身;
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票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霍去病:少言不泄,有气敢任,性如烈火,行动果决;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李广:讷口少言,心胸狭窄(杀霸凌尉);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七、总结
后人对于李广的怀念,大都不是歌颂他的功绩,而是感叹他一生都未封侯。还有赞扬他的精湛骑射。
而关于卫青和霍去病,人们也歌颂的也多是霍去病,因为他年纪轻轻便做了一方统帅,深入大漠又封狼居胥,功勋卓著。
大家似乎都忽视了卫青大将军的,让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完美的战略家,埋没在迁客骚人的笔下,我深感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