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一个偶发事件说起。
某日,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语气严肃地和我说起了一件事。那天,儿子照例要在放学后在幼儿园上一个延时班。但是,那天他不想上了,于是,就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溜了出去。正值家长接孩高峰期,儿子就跟着他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出了幼儿园。老师转身发现小家伙不见了,可急坏了,厕所教室操场都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正在老师着急的调监控之时,儿子班上小黄的奶奶着急的跑过来,说儿子现在正在幼儿园附近的小公园里玩耍,而她现在要去接孙女照看不了,问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这才长出一口气,可算是知道小家伙的下落了。
老师在跟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还心有余悸,如果不是跟着同班的小朋友出来,而是遇到一个陌生人,或者坏人,那后果不堪设想。听老师这么一说,我心底里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老师说,我们约个时间好好谈谈对孩子的教育吧。于是,某个周六,我应邀来到幼儿园。
当然,就这件事来说,孩子的安全教育肯定是没有做到位。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我们家长都有一定的责任。但由此反应的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却是值得深思的。
谈话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在这两个半小时里,我和老师就孩子各个方面的表现及行为认真地进行了分析。在老师的眼中,儿子胆儿大,没安全意识,却不失敏感、细腻,语言能力强,有规则感,在幼儿园能帮助老师干活、擦桌子,目前已基本能做到心平气和地听老师教育,学会了等待,但,脾气不太好,发起脾气来,到处跑。老师描述的时候,我的大脑里开始出现一头倔强的小牛乱跑的情景。发起脾气来是头牛,发完了就变成了温顺的小羊,该干啥干啥去了。真的很像狂风暴雨,然后雨过天晴挂彩虹啊。
大概每个孩子都是恶魔与天使的集合,妈妈眼中的他,有时候很暖男,有时候很恶魔;记忆力强,语言能力突飞猛进,有点让妈妈甘拜下风;但发起脾气来,让人很崩溃,胆儿太大,缺乏安全意识,从小到大不知道什么叫害怕,规则感强,又很有自己的想法。
这么一对比,共性的问题就出来了。儿子胆子大,但缺乏安全意识,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有规则感,有利于因势利导;语言能力发展的很好,可以继续鼓励引导;暴风骤雨的脾气,是老师和妈妈共同面对的令人头疼的问题,以我在儿子发脾气时的感受去感知老师彼时的心情,该是要付出多么大的耐心和宽容才能抱持住那头小牛的蛮横乱撞。
儿子的问题我曾想过用狠揍一顿的方式来解决,打一顿,长长记性,尽管我不赞成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但是面对他顽劣的一面,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必要时使用武力。可是老师的提醒,使我醍醐灌顶。打一顿暂时唬住了,可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从改变自身做起。
我很快觉察到我的教育思路出了问题。
我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孩子说话大嗓门,急脾气,源于我平时对他发脾气时的吼叫。蒙台梭利说过,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一直以来,对儿子的教育上,我把出现的问题指向外部因素,甚至指向儿子本身,现在看来这是致命的错误。要改变的不是儿子,而首先是我自身。虽然以前自己觉得这个道理都知道,但,真正问题来临时,人还是不自觉地蒙蔽自己。
要想改变他的坏脾气,我需要改变我对他的方式,减少和他说话时吼叫的次数。找到每次禁不住冲他发脾气的诱发因素。从源头上控制自己。我对他说话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他对我及对他人说话的方式。
回想起以前,我对他发脾气时,换来的不是他学着我的样子对我吼叫,就是他在我的吼叫之下,委屈的大哭。有一次,他边哭边说,你的样子一点都不凶,我才不怕呢。看看吧,这就是妈妈吼叫孩子的结果,不仅使孩子心理受挫,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让孩子对妈妈的吼叫产生抗体,妈妈觉得对孩子大吼,肯定能震慑孩子,但孩子觉得一点也不凶,反而不怕了,孩子是多么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到;脾气与脾气的对峙就像拔河比赛,对方的屹立不倒是以你的坚持为前提的。如果想让对方不再坚持,最好的办法是放开手中的绳子——家长心中没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回想起我和儿子的几次冲突,我深有感触,是时候放下心中的执念,改变自己,放下那根捆绑自己的绳子,解救自己,也解救孩子。
当然,脾气谁都有,凡夫俗子的,难免都会发脾气,但我愿意,下次再发脾气时,先深呼一下,忍耐一下换个方式和孩子说话,对待孩子的坏脾气,以更大的包容心去抱持,接住他的情绪,而不是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