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伊能静与婆婆和谐相处上热搜:越是亲近的人,越需要好好说话

最近,热播综艺《婆婆和妈妈》频频上热搜。

最引人热议的,还是伊能静和婆婆像闺蜜式的关系。

有一次,聊到减肥话题,婆婆说“你监督我,我要瘦,我要在这个节目瘦很多斤”。

但刚说完,婆婆又想去吃老家带来的香瓜和山竹,因为不吃就坏了。

伊能静便温柔地对婆婆说:“下次大老远,别带那么多东西。”

陪婆婆去称体重时,伊能静细心地用手遮住体重数,并偷偷告诉婆婆结果。

婆婆一听,发现自己胖了,伊能静就连说这个称不太准。

她们真实又融洽的相处方式,引来无数网友讨论。

大家都说,伊能静运气好,遇到这么好的婆婆。

其实,是伊能静高情商的沟通方式,才使得家庭氛围这么好。

然而很多人却不以为然。

太多的人觉得在外与人交往已经很累了,回到家里不应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需要顾虑这么多吗?

殊不知越是亲近的人,越需要好好说话。


接连数日的阴雨,本就使人的心情莫名的烦躁,突然被妈妈一声大吼,铃儿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妈,你说话能不这么大声吗?”铃儿吼回去。

“哪大了,我说话声音就这么大”铃儿妈不甘示弱的继续嚷着。

紧接着就听到母女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吵的不可开交,谁都不愿意先停下来。

每每铃儿冷静下来后,总是感觉很难过,明明她和妈妈都很爱对方,很在意对方,可为何说话总容易伤害到彼此呢?

像铃儿一样苦于无法和家人们好好沟通的人不在少数,难道说我们和至亲之间就不能实现非暴力沟通吗?

答案肯定是当然能。



那么如何实现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尽管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但倘若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那么,不妨试着不带评论只是表达实实在在的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若铃儿能心平气和对妈妈说,“你大声对我说话,让我很不开心”。假使铃儿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或许妈妈也能理解。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

如果铃儿直接向妈妈表示:“我现在需要你的柔声细语”。

实际上,当铃儿直接说出需要,获得妈妈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那么坦率的提出自己的请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别在用暴力沟通伤害你最在乎的人。

让我们架起非暴力沟通的桥,与亲人之间形成无障碍沟通。


让好好说话成为我们与家人相处的日常模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