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聊三国163‖似此星辰同昨日

我也聊三国163

曹魏与东吴的乱局1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三国时期,是汉末战乱的延续。没有安定的环境,再强大的世家门阀,人才也会慢慢缺乏。更别说寒门了,连一个安静读书的环境都没有,谈何人才。

蜀汉人口少,地盘更小,诸葛亮、姜维连年征战,虽然争取到了主动权,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人口是一方面,人才断层也是一方面。

好的结果是,蜀汉因为内部还算稳定,没有什么叛乱。相比曹魏与东吴,安定的环境,至少底层的人还能喘口气。

曹魏和东吴就不一样了。孙权病逝以后,江东的政权,也出现了动荡。而曹魏也因为司马懿违背了“洛水之盟”,让司马家族失去了信任。一些有实力的门阀世家,总想取而代之。

况且,司马昭独揽曹魏大权,也确实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司马昭也明白,武力只能起到震慑的作用,没有人支持自己,根基是稳定不了的。

曹魏掌控中原,那么大的地方,光靠司马昭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拉拢一些人。但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谁能够站在自己这一方呢?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权的重臣,更是司马昭防备和拉拢的对象。

诸葛诞因为是诸葛亮的族弟,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不受重用。后来诸葛亮死后,诸葛诞才渐渐地得到重用。到司马昭掌权的时候,诸葛诞已经成了曹魏的重臣。

诸葛诞总督两淮军马,主要防备的还是东吴。毕竟诸葛诞手握兵权,肯定是司马昭防备、拉拢的对象。

经过一番试探,司马昭得知,诸葛诞效忠的不是自己而是曹魏。第一想法就是,怎么除掉诸葛诞。毕竟不和自己一条心的人,还是手握兵权的重臣,这样的人留下就是隐患。

有句话说得好,做事要周密,不要急躁,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现在同样如此,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做好。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如果思考全面一点,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不顾后果就去做,后边会出现很多的麻烦,甚至会有严重的后果。

不管司马昭是急躁也好,自负也好,或者是手握大权,对任何事情有恃无恐也好。对待淮南的事情,没有徐徐图之,而是急切的想除掉诸葛诞。

想法是好的,却因为做事不周密,让诸葛诞通过其他的途径知道了。司马昭这样的做法,引起了诸葛诞的不满。

(未完待续)

2025年03月修改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