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状会影响人的心态,心态的改变会影响他的行为和决策,行为和决策的改变又会形成新的现状,进而再影响人的心态……,如果一个人不运用心智的力量去掌控这个循环,那么他很可能会沦为恶性循环的牺牲品。
从大学毕业,一直以来因经济上的困乏,总急着想去改变,越急越没路,越急越烦躁,没方向,没目标,更不会沉心去做事,浑浑噩噩,惶惶然十年就过去了,除了年龄增长,身体渐衰,其他什么都没改变,经济依然困乏,自己依然茫然。
天幸怜见,偶尔的机遇2016年的10月份在微信上看到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进而看到网文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了解到一个对我来说可以形容为“焕发新生”的观念,于是试着改变,开始读书,开始坚持早起,坚持坐享,戒掉了烟,最近又戒掉了酒,工作上慢慢放开心胸,不再患得患失,反而更好做了些。
这两天又买了纸质版的,刚看完,对这观念理解更深。
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
我们现实中所遇到的一切浮躁,沉沦,茫然本质上来说都是不明白一切都要靠积累造成的。所以才会出现一个人的现状越差,挣扎摆脱的欲望越强,进而作出不现实的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这种焦虑情绪不能控制的话,很大可能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李笑来老师引用了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宁静祷词》里所说的话,是摆脱以上境遇的钥匙:
愿上帝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有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比方说我这十年的过去)才会明白,才会接受积累的本质~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是必然的漫长的时间。
“积累”是和“复利”密切链接的,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相信“复利”的力量,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我是做保险的,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就是复利记息的,讲解过很多计划书,碰到过不少客户,存分红险的人相对不太多,很多是因为对复利理解的偏差,因为这个想要高收益,需要足够的时间。没有时间,复利屁都不是。
面对长时间的积累,就要做到不怕麻烦,要有耐心,因为明白一切都靠积累,就不会急于求成,就会培养出不怕麻烦的性格,就会有耐心去做很枯燥但有意义的工作。
明白了“积累”和“复利”概念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越早醒悟越好。以我为例,我已三十四刚明白这个道理,总感觉自己没时间了,如果我二十岁时能明白,现成是要享用十四,五年正积累的成果了,而如今却要为以前犯的错误,承担后果。“出来混,总要还的。”这个没办法。
但既然已经明白,就算没时间了,仍要选择积累,接受现实,接受不能改变的,选择可以改变的领域去积累,事实上这也是我能对未来采用的唯一合理的方法了。毕竟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过去买单。
永远坚信积累的力量,永远对未来的自己充满自信。
参考书籍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