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周,一则关于上海小学家委会竞选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起因是群内普通的自我介绍,家长们有势的,晒各自的社会地位。有钱的,晒各自的公司与单位。一次普通的家委会竞选,竟成了家长“秀身份”的大赛。
知名大号“拾遗”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文,大意是很多人实在是太讲究身份感,寻找一切恰当的时机,展示自己不一样的身份和地位,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而用这种方式,在拾遗君眼里,是一种很LOW的行为。拾遗君引用了主持人孟非的一句话,“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利,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明明都是要么有钱要么有权的人,怎么就LOW了?
02
早些年,当同学聚会还只是同学聚会时,不少热心人会组织三年或五年之约,以让毕业后忙于事业的同学们也能有聚在一起的机会。响应号召参加聚会的人,在整个班级占的比例不小。
可近些年,无论是身边的现象,或是网上的各种爆料,事实都是:喜欢同学聚会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人,宁愿选择约上三五好友谈天说地,也不愿一群人狂欢。而愿意组织同学聚会的人,也寥寥无几。
是组织者不够热情或有影响力?是人们不再愿意见老朋友?亦或是人们精神越来越独立不需要聚会?都不是。大数据给出的结论,是现在的同学聚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不是他在炫耀自己一年挣了多少钱,就是他和他在吹嘘自己多有名气。最后的结果是,整个同学聚会上,彼此吹捧对方多么成功。觥筹交错后回到家中,彼此大骂对方一声“LOW逼”。
大部分的自夸都不是空穴来风,而人们也不是见不得他人功成名就,只是那种一个劲炫耀自己的行为会产生LOW的结果。那有没有一些不太LOW的方式,证明自己确实很厉害?
03
今天下午一位朋友A从美国游学回来,在群内说给我们带了超好吃的巧克力,朋友B说那他给A接风,我们一起找个地方吃饭聊聊。记得半年前第一次见B的时候,我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只觉得这个人特别谦卑,但一举一动都感受到他很厉害。直到那天喝下午茶时,我上了B的车。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事,B的车是奔驰GLE450,百万级。后来聊多了才知道,他从华为的高层出来,到现在自己做公司已经好些年,在行业内数一数二。
如此身份的人,在与我们这些晚辈一起时,从没有一副人生导师的样子指点人生。不仅第一次见面时就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发表自己意见时,总是用的“同时”而没有“但是”。他引用过万维钢的一句话,“看完一本书后评价是不是好书,只看这本书有没有让自己变得更谦卑。”而谦卑二字,从他身上也可见一般。
谦卑的人自有力量,不用刻意去彰显,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一个人过多炫耀自己,缺点也就更容易暴露。而反之,他人一点一点自行发现另一个人的闪光点时,会对之钦佩不已。不喧哗,自有声。
04
B也曾经提及过一种人,这种人是属于自夸型,虽是自夸,却实在让所有人都觉得厉害。这种人的比例极小,因为他们自夸与众不同。
B举了小时候语文课本的一篇文章名为《矛与盾》作为例子。故事大概是一个人既夸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夸自己的盾刀枪不入。于是有个人问“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何如?”这个卖矛与盾的人惭愧不已。可后来有北大的MBA老师却提出了一个观念:矛与盾并不矛盾,如果那个卖矛与盾的人能达到一种境界,那回去就能把坦克给造出来,有最锋利的攻击也有最坚实的防御。那种境界,叫做吹嘘到自己都相信。
大多数人在吹嘘时都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吹嘘的话他人可能信了,但是他自己是不信的。这样长久以往,世人都觉得他是大忽悠,是骗子。但人群里的极少数,他们说的话自己全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暂时没做到。这样的人一部分成了疯子,还有一部分,成了传奇。
归根结底,这类方式也没有去证明自己很厉害,所说的一切都是自己眼里的既定事实。只是在成为事实之前,他们会大张旗鼓的宣扬,然后竭尽全力去实现。
05
前些日子,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如何在一精神病院里,在一群精神病人中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实验里,其中一部分人确实有精神病,而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只是想去体验。而只有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后才能出院。于是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从最早的自己告诉院长自己没有精神病,到无效后又抱团,你为我证明,我为你证明,都被一一驳回不让出院。在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过后,人们全部放弃了,认为此生再无出去的可能性。
但有那么一个人,一个所有呆在精神病院里的人都认为他是精神病患者的人,却出院了。于是人们都去问院长,为什么他能出院?答案是:那个人什么都没做,在精神病院一切照旧。人没有必要刻意去证明显而易见的东西。而且,人这一生最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既不是精神病患者,又何须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亦如,本就是有力量的人,又何须找各种机会证明自己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