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式生活~主題《冬令營》
子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蘋雍書會迎來了,秋收冬藏的好時令,這個冬天不太冷,是因為文化的熏陶和沐浴有股暖洋洋的味道。
非遺麪塑兔爺
中國的文化傳承,一直是代代相傳,耳聞目染。從泥人張,到吹糖人,捏麪塑,都是風俗習慣下的藝術。蘋雍書會的孩子們開營就從捏兔爺開始,兔爺中秋佳節的主角,身子白白胖胖的,眼睛定要笑眯眯的還留著三捋鬍鬚,隨是逍遙自在,可不能精雕了這威風凜的盔甲,陪著黃頭箍,后面的藍斗篷要迎風飄揚,最耀眼的是頭上立起的雙耳,那威風八面的感覺,怎麼看著就像不可一世的兔爺大將軍!
龍潭公園太極拳
每天的上午和下午都有太極拳,李老師陳式太極第四十八代傳人,帶著孩子們從站,蹲,抬手,推掌,勾拳,相扣。一招一式,輕重緩急,快慢得當。在龍潭湖打太極,可真是孩子們難忘的樂事。冬天的龍潭湖公園里紅燈籠高挂,遊人眾多,柳樹沒了綠,湖面結成冰。喜氣洋洋的孩子們跟著老師,瞭解這天人合一,日月穿梭,天法地,地法天的自然規律。
飯桌上的規矩
衣食住行,人人離不開,吃是人類一大樂事,色香味俱全,這是飲食文化和生活習俗的歷史。書會的孩子們跟隨張先生來到臺基廠一條龍餐廳,吃一頓老北京的文化大餐,飯桌上的老規矩。一條龍是個老字號乾隆皇帝曾經題字,保留著一些御膳房的美食做法。首先點菜是個學問,搭配,味道,和量的掌握,老少皆宜的口感。乾隆白菜,麻辣養肝,羊油麻豆腐,三冷菜。麻辣是味,羊肝是石材,多吃明目。蔥爆羊肉,菠蘿古老肉,紅燒牛蹄筋,三葷菜,爆和燒是做法,肉,蹄筋,和菠蘿是石材。他似蜜,香辣三樣,醬香茄子特色菜。都是有故事的菜。素炒面魚,窩果湯,蝦仁繪豆腐,文化菜,雞蛋西紅柿湯,面做成的魚都有文化內涵。古話書:寑不言,食不語,各有各的規矩。菜定要上六道才能動筷,都是要吃離自己近的,加完菜就互相交換離自己遠的菜,彼此相互照應,飯桌上吃出一團和氣。張先生有言在先:最忌,大海撈針,探囊取物之吃相非常不雅。
經典誦唸論語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開篇,九個字映射出生命的過程,生活的感悟,實踐中的收穫。張先生一石三鳥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和博學。原汁原味的展現了學以致用的精髓。從開題,入題,扣題,先生帶著吟誦,然后提問,什麼時候接觸到這句話,當時明白嗎?現在學習明白這是什麼道理?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真對於這句話,你的思想有何感受?先從大人開始提問,然后是孩子。回答的五花八門,但都在先生的點撥下,離不開生活細節,學習過程,實踐的反復,和收穫的樂趣。最年幼聰明伶俐的文軒說:愛學習,就愛複習,學習苦,考試好就是樂。肚裏最有貨的牧琜,則能引經用典了。
天壇攬勝
文武之道,一張一馳。文化傳承也在一靜一動。才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樂。天道酬勤,早晨七點,天剛濛濛亮,太陽還沒露頭,三九四九不出手的日子。里三層外三層包的嚴嚴實實,也趕不走深東的寒冷。蘋雍書會的孩子們依然準備了祭文,揹著書,跟隨張先生去天壇攬勝,過去皇帝祭天的地方。最年幼的云云七歲最長的太極老師五十五歲,老老小小一共十几人,跟這腳步從宰畜庭,七星石的留念,懷抱松前母子吟誦《孝經》,雙壽庭里一本《大學》知本末,回音壁,母喚兒,女呼媽,應聲相和,寰丘,各家環形留影,祈年殿,祈福希望念祭文,張先生童年和老師攬勝的過程和經歷都一一傳給了孩子們,才知道每一個景點背后的故事,瞭解過去雜耍藝人練功的后牆,抱住一顆樹幹,抬起雙腳對稱,要能看得出腰的力氣。從東門進北門出,進磁器口豆汁店,品嘗最有特色的老北京小吃,脆焦圈,酸豆汁,奶油炸糕和麪茶的搭配,但是絕不能忘了回來讀書解經典。這真是志學的孩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氛圍。
漢堡經濟學
寓教於樂的漢堡經濟學,可是實操和分享,也是各体和團隊的合作,更是理解和思考的過程。漢堡來源是德國的一個城市命名,一個由火腿,奶酪,生菜,黃瓜,兩片麪包一夾,用油紙包好,放在微波爐一分鐘出品。個人的製作過程,和團隊的分工合作,精細化下流程和效率,在一次製作中體會。漢堡快餐經濟,文化背后是開拓眼界。一個漢堡在中國用人民幣,美國是$美元,英國是英磅,到了德國是馬克,在法國則是法郎。一個漢堡反應了各個國家的貨幣價值和消費的經濟水準。
開合有度,結業式上孩子們各抒己見,談非遺,說太極,聊經典,知經濟。我的中國式生活,烙上中國人的印跡。推開這扇門,體會不一樣的學而時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