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多年不联系的朋友,突然加了我的Q,说听说你现在在北京,我打算来北京发展。帮介绍个工作吧。随后,我就问,你想做哪方面的工作。答曰,没想好,又问,那行业呢。答曰,什么行业都可以。我说好吧,那给我个简历吧,帮看看。拿到简历之后,我就彻底打消帮介绍工作的念头了。简历格式粗糙,工作经历不连续,公司不连续,行业不连续,职业不连续。基本概括就是不靠谱。如果是大学刚毕业尚可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几年的人,这样不清晰的求职,真没有胆量去把他推荐给朋友。
最近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更倾向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当一件事一个人展示出各种美好,各种靠谱的时候,你会想给他加入更多美好因素,从而使他更加引人注目。可是如果反之的话,真的,相信我,忍住不去吐槽就已经很难得了。
去年的时候有一个其他系的学弟,曾经跟我联系。上来二话没说,直接问曰,听说你认识某某公司的领导,你把他Q给我吧。当时忍了忍,关掉了对话窗。小盆友,第一,我之前不认识你,第二,你也知道是领导,我怎么会轻易的把人家的联系方式给你。第三,就以就这样的沟通方式,即便给你,也真的很难相信会给你带来什么帮助。
我很喜欢那样的人,当他跟你求助或者寻求意见的时候,自己必定是已经经过思考,或者是正在行动,明确的知道现在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推动力协助解决问题。后来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投缘的朋友,发现大家很多都是这种心态。
记得刚毕业一年多的时候,当时的我正处于各种忙乱、活动、媒体合作、栏目合作等等,五分钟不打开信息框,就会被各种窗口抖动。每次一点都是长长一大串。某日,M姐忽然问我说,现在有公司想要招一个有互联网经验的市场经理,英语要求不高,月薪一万加,是朋友的公司,问我有没有兴趣换工作。当时的时候,纯粹觉得自己毕业一年多一些,没有信心接受之后推掉了。
也是通过这个,成为了之后更加认真工作的一个动力。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即使我们自己没有察觉,依然会被别人看在眼里,而作为靠谱的人,你有什么理由不给他更大的舞台呢。
每次跟好友聊天,最后的总结语都会归到,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更好更优秀的人。因为工作越久就会越发现,其实我们工作也好,拓展兴趣也罢,最终都是在做品牌推广。而这个品牌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名字就是品牌LOGO。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就是那些你有什么好机会,你第一念头就是推荐这个人。就像大家对接工作的时候就会说,哦,是他负责啊,放心吧,这个人非常靠谱。看,这就是口碑营销。而让别人把我们口口相传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我们值得信赖。
前段时间看大染坊,02年的老电视剧,当年热播的时候就跟着爸妈看了好多遍。那天心血来潮又复习了一遍,依然嗨到不行。里面的主人公陈寿亭一直逢凶化吉,顺风顺水。说到底就是那句话,但凡有人提起他,没有个不字。这就是个人品牌影响力。这也是他被各路人马不管是老派学究还是留洋归国的实业家赏识的原因。
现在是个机遇的时代,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那个boss说你可以做,你就能得到这个offer,而不用被挑学历,被挑专业,被挑行业经验。因为靠谱的人,做什么都不会差,当然除了那些技术性强的工作。
一个朋友媒体记者,做起了微商,产品是她考察许久的,所以最开始做微商的时候,并不被看好,但是因为她用心、产品过硬,渐渐的从无人问津开始变的热闹起来,而曾经劝说她让她放弃微商的那些朋友也开始给她找一些合作伙伴,现在产品走向专柜,跨界合作不断,玩儿的新意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好。
最开始做公司品牌的时候,因为以往这一块属于空白,公司没有大的动作,一直很是低调。所以起头的时候需要做很多的沟通工作,同时碰壁也很多,那些媒体、协会、合作资源都保持了观望的态度,随着策划新闻事件、寻找跨界合作,公司品牌有了曝光,被一些业内人士所了解,再加上长久的产品积淀,这个时候忽然多了很多的邀约,电视台、NGO 、KOL等等纷沓而至。
当我们弱小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可以有人能够雪中送炭帮我们度过难关。但是事实是,往往那些让我们获得指数级增长和收益的转折点都不是来自于那些艰难的时刻,而是一切顺利的时候,比起转机来讲,更多的是好上加好。
我们都知道资源的重要性、人脉的重要性,所以拼尽力气想要进入下一个圈层,但是却忘了,你在哪里圈层就在哪里,自己才是这个圈层的标签。妄图跨越,而忽视自身积累,多数情况下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如果想要获得有实力的人的相助,让自己先有实力。
如果我们想要被更多的机遇青睐,就必须去打响自己这个品牌的知名度。
我们要锦上添花的意气风发,不要雪中送炭的窘迫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