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是令无数人心动的日子,痴男怨女们的诉说,双飞燕高调秀恩爱,羡煞了单身汪,上演了一场“救狗”运动,全网呈现出一场“情情爱爱”的场景。
父母催婚逼婚话音未落,接连而来的情人节又让单身汪们百感交集,真是个复杂的日子啊,在人人参与的社交网络,情人节话题就像这即将到来的春天,百花齐放。
他们想说的话,想吐露的心声总有能引起你共鸣的。
首先,正能量走起!
温馨派:
情人节的惊天大事件,前两年有深圳京基100的年轻人求爱记,现又有杭州老年人的浪漫记,让年轻人看傻了眼。
昨天,杭州萧山一对老人,结婚已67年,一辈子没有穿过婚纱礼服,做过什么浪漫的事。昨晚84岁的老爷子穿上了西装,包下整栋楼亮灯示爱83岁的老伴。
高调派:
如此的高调,你是秀恩爱呢,还是秀酥胸?
你还别说,人家可是阿姨级的人呢,光人家这勇气你得膜拜!
在此,笔者不经感慨:真爱与年龄无关,浪漫不只有恋爱的时候才有,婚姻更不是爱情的坟墓。
鸡汤派:
以上所选的案例(除庐客汇外),猜得没错的话,分享者应该是70后,70后的爱情观比起年轻人更保守。
倾诉派:
可以说每一次朋友圈的分享就是一种倾诉,倾诉派们青睐于讲情怀、讲人生道理,希望有人能关注TA。
八卦派:
救狗派:
单身汪们,先嘚瑟一下
情人节本是一场荷尔蒙的盛宴
或许就是荷尔蒙太盛
就会有人高调地秀恩爱
结果令单身汪们妒忌得想死
于是
一场轰轰烈烈的“救狗运动”开始了:
花有花的芬芳
草有草的气息
是花不必自骄
是草不必自贱
为何“救狗”会成为一种运动呢?
庞大的选择是一种集体行为,是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选择的集合。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能累积成巨大的后果。——《认知盈余》
其一,这一话题具有极大的“槽点”,会引发很多的人自动参与。在信息大爆炸,剩男剩女们亚历山大的同时,还要忍受孤单的煎熬;这个时候如果在他们眼底下秀恩爱,无疑是在打击他们,看不起他们,而且当今很多双飞的人瞧不起单身的朋友,我就听到一个朋友建议单身的人不要轻易说自己单身,这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
其二,原本的玉林狗肉节引发的救狗运动已经轰动了全国,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天生具有同情心。
其三,互联网的文化的奠基,各种冻成狗,累成狗,已经让人们知道狗的够可怜。
其四,加上情人节这一特殊的场景,羊群效应在网络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引发了一场壮观的“救狗运动”。
我们再来看两个企业的案例:
案例一:车来了《男朋友有什么用处》
案例二:e袋洗与老板电器的跨界互动营销
这两个案例的互动营销都特别成功,阅读量都超过10万+,其核心要素之一是其内容走心,车来了除了走心外,还好玩,具有很大的娱乐性与参与性。
通过以上的案例,或许你早已经明白,什么才是好的内容?好的内容瞬间就能吸引眼球,而且必须走心、具极槽点、娱乐性等特性;好的内容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