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不用手你能吃东西吗?
蛇可以。
不用胳膊和腿你能爬树吗?
蛇可以。
你能在空中摇摇舌头就用到气味吗?
蛇可以。
你对蛇,知多少?
1
“蛇”的百科释义
蛇,she,古字为它,毒虫也。从虫从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上古草居,蛇之为患最烈,相问无它,即相问无蛇,皆以此为庆慰,亦犹相问无恙之意。
它本为长虫,后加虫于左旁为俗字用。
《说文》会意,从虫,从它。
“它”本义为“巡游之蛇”。“虫”指爬行小动物,“虫”与“它”联合起来表示“会摆尾游行的虫”。
蛇的本义:一种会摆尾游行的虫类。
2
蛇的祖先
蛇的祖先是真足蛇。
它属于一种蜥蜴和现代蛇类之间的过渡物种,因此它是一种长有两足的蛇类动物,不过它的腿并不是很长,只有2厘米左右,但是本身它的体长也只有85厘米,腓骨、胫骨等都开始有了退化的迹像。
随着进化,蛇慢慢没有了两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里就出了一则寓言叫“画蛇添足”,说周代楚国贵族,在春天祭祀祖宗之后,把一壶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就商量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有一个门客很快画好,但他瞅见他人还没把蛇画完,就很得意地给自己画的蛇添上几只脚,结果后来画好的人说“蛇本来无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你就添吧,但酒就归我了!”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蛇的祖先本有两足,但早退化了,谁再说蛇有脚,一定会被人嘲笑为“画蛇添足”。
3
蛇的特性及生活范围
蛇是无腿爬行动物,与另外一种有腿的爬行动物蜥蜴是近亲。有一种无腿蜥蜴,样子长得很像蛇。
蛇与哺乳类及鸟类动物的恒温不同,蛇是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主要依靠周围的环境调节体温,它们的冷血特征使得它们越接近热带越容易生存,所以它们的分布特征是平均气温越高的地方,蛇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活在较冷地区的蛇类,到了冬季会冬眠。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冬季会有上万条红边束带蛇滑行32公里,来到它们的窝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窝,春天蛇就会醒来,从洞里水出来交配,四处游走,跑到郊区。
而有些终年寒冷的地方是没有蛇的。
比如南极和北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雪,冷得要命,对于蛇这类变温动物来说,一旦环境温度过低就会导致体温过低,这样它就无法活动甚至无法存活。所以南极北极是没有蛇的。
冰岛也是没有蛇的。因为冰岛地处北冰洋,常年气温较低,不仅蛇,连蚊子都根本不可能在此生存。
新西兰也是没有蛇的。新西兰没有蛇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由于地壳运动和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岛国新西兰,地表面除了火山灰就是火山岩,里面含有很多硫磺,硫磺本身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性的气味,所以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导致蛇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新西兰法律禁止蛇的存在,带蛇进入新西兰是会被判刑的。
爱尔兰只有一种蛇。
爱尔兰有一种蛇,在冬天来临时,就会游到水中,让寒冷的风将自己冻成“冰棍”过冬。此时,当地的人就高高兴兴把这些“冰棍”抬回家中,制成风景别致的“门帘”,挂在门上。等到春天时,温度上升,冰雪融化,蛇苏醒过来后便溜走了。
除此,你几乎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现蛇。有些蛇很小,能在人的手指上缠绕。有些蛇很大,可以把人的全身包裹好几圈。
全球一共有超过2000种蛇。比如:蟒蛇、南非树蛇、玫瑰蟒、疣唇蛇、叶头蛇、猫眠蛇、鹦鹉蛇、丝带蛇、白环蛇……中国有200多种蛇类。
夏天蛇会晒太阳取暖。如果蛇的体温过高,就会回到树荫下。
蛇必须晒太阳,冷血动物需要“从外部摄取热量”保持体温恒定。
北方的秋天白天变短,气温降低,蛇会变得不太活跃。它们会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天,比如一个地下的洞穴,可以一直待到春天到来。有些地区上百条不同种类的蛇会聚在一起,待在岩洞的深处。
4
蛇的身体
少数几种蛇的身体比较宽厚的,但大多数都是细长型的,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
我家炳仁问:妈妈,蛇哪里是它的身体,哪里是它的尾巴?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肛膜”。
大多数蛇的腹部都长着单独一排较宽的鳞片,叫作腹侧。
腹侧这个部位长的鲜片是蛇排出废弃物的地方,叫作肛膜。
肛膜这个部位以上是蛇的身体,以下是蛇的尾巴。
每条蛇的身上都有一层干燥的鳞状皮肤,保护它不受伤害。
随着蛇的身体长大,它需要更宽大的新皮肤,因此旧皮肤就必须蜕掉。
蛇的皮肤下面有强壮的肌肉,以及很多很多骨头。
蛇的脊椎由一百多块骨头组成,这个部位的骨头叫作脊椎骨。
有些蛇的身体和尾巴里会长四百多块脊椎骨,人 类只有33块脊椎骨和24根肋骨,而蛇有一百多根肋骨,每块脊椎骨旁边长着两根肋骨。
因为蛇有很多脊椎骨,所以身体能同时向好几个方向弯曲,或者把身体紧紧缠绕成环形。
蛇能够弯曲的身体和强壮的肌肉都能帮助它前进。
5
蛇的运动
先说蛇的直线爬行。蛇会用自己宽阔的腹部鳞片边缘和强壮的肌肉移动。不同部位的鳞片会抓住地面,同时肌肉发力推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前进。随后一些鳞片放松抓力,另外一部分鳞片再抓住地面,这一部分的肌肉再发力推动这部分身体前进。
感觉跟战士的匍匐前进很相似。
响尾蛇生活在北美西南部地区,蝰蛇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它们需要在炎热松软的沙地上移动,更是需要弯曲的身体和强壮的肌肉来帮助它们前行。
据说,响尾蛇移动时,会把头抬起来,猛然往前伸,身体就从空中穿过,在前进十几厘米后落地。随后蛇的前半部分身体会像船的锚一样牵引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身体就会随着前方的动作向前移动。
响尾蛇会不断地快速移动前半部分身体,划过沙地表面,留下一串独特的痕迹。
再说蛇通常采用的前进动作是身体起伏,即用优雅的波浪状动作前进,然后用肌肉发力从植物、岩石或地上的山丘滑过。
除此,蛇还可以抓住地面,摆动身体前行,然后伸展身体剩下部分做伸缩运动前行,就像我们演奏手风琴一样,先紧缩在一起,然后再伸展。
蛇没有腿,但能够爬行和滑行,这是我们广为人知的本领。鲜为人知的是,蛇还能在地上赛跑。
据一些有趣的材料记载,蛇中的跑步选手时速可以达到6公里,黑曼巴蛇时速能达到2公里。
蛇可以爬树和游泳,甚至有几种蛇还能在空中滑翔。
蛇在爬树的时候,一部分肌内和鲜片抓住树于,剩下的部分向前伸。前半部分抓紧,后半部分用力向上拉。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所有的蛇都会游泳,但是游泳冠军是海蛇,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这种蛇的尾巴北较扁平长得很像船桨,所以它们擅长游泳。
海蛇可以潜入深水,在水里停留一个多小时。
全球一共有五十多种海蛇。海蛇生活在温暖的盐沼、红树林沼泽以及珊瑚礁中。有些海蛇会游到开阔的海城,但是永远不会着陆。
在东南亚的婆罗州岛以及其他地区,你能在空中看见飞蛇,它们可以捕猎高高爬在树上的蜥蜴。
蛇向空中飞射的时候,身体会非常扁平,看上去像一条丝带。然后它们会用尾巴控制方向,向另一棵树或地面滑翔的时候,身体做出波形运动。
6
蛇解(蜕皮)
一条快速生长的年轻的蛇,一年会蜕皮好几次。
蛇准备蜕皮的时侯,就会停止进食,然后把自己藏起来。
之前在其眼晴上覆盖的清晰的鲜片变得模糊,这个迹象说明旧皮肤正在与下面的新皮肤分离。
蛇会从嘴巴侧边开始在岩石或者其他粗糙的表面磨蹭。老皮慢慢裂开变松。蛇通常会把一部分老皮钩在树枝或岩石上,然后扭动身体,留下一条长长的旧皮肤。
响尾蛇每次蜕皮的时侯,都会有一节中空的硬皮留在尾巴上。有时候尾巴上的皮会脱落,但是剩下的部分足够摇动尾巴发出响声。
所以“沙沙沙沙嗞嗞嗞嗞!”就是响尾蛇用尾巴发出不要靠近的警告。这种响声可以防止大型动物不小心踩到蛇。
7
蛇食
(1)捕食。
蛇在移动或等待捕食猎物时所有感官都会保持警惕。
但蛇的视力并不好,只有盯着近处的动物时视力才是最好的状态。
蛇的听觉也很差,它们没有长耳廓和耳膜。蛇能够听到空中低频率的声音,能够感觉到动物活动时脚步声在地上发出的振动。
如果蛇吐舌头,它不是在做鬼脸,而是在感觉周围的味道。蛇会用鼻孔感觉味道,这一点和人类一样,但是蛇的舌头不仅能分辨味道还能获取更多信息。
蛇的舌头是分叉的,两个尖端都能收集空中的气味。蛇把舌头缩回嘴里的时候,从空气中收集的味道分子会经过特别的气味探测器官。距离物体更近的舌尖会采集更多气味分子。这样蛇就能分辨气味是从左边还是右边传过来。
有些种类的蛇能够感受到活体动物释放的热量。
响尾蛇的双眼和两个鼻孔间长着小窝,里面有感热细胞。这种蛇属于蝮蛇。
响尾蛇有毒,如果咬了小型哺乳动物,猎物在死之前还能够跑一段时间。蛇会把舌头伸出来,追寻动物留下的味道,然后找到死去的猎物。
许多种蛇都会用牙齿抓住猎物,然后迅速用身体缠绕。这样做可以保护蛇不会被挣扎的动物的牙齿或爪子伤害。
蛇会不断缩紧自己的身体,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蛇会等到猎物窒息而亡。
动物死掉之后,蛇才会松开身体,享用自己的大餐。
蛇用挤压的方式杀死猎物叫作绞杀。地球上所有的大型蛇类,包括蟒蛇、巨蟒、水蟒都是绞杀猎手。
(2)进食。
蛇不会咀嚼,所以会把猎物整个吞掉。
小蛇吃小动物,比如蚯蚓、昆虫和老鼠。
已知最小的蛇是线蛇,只有几厘米长,它们吃鸡蛋、蚂蚁和白蚁卵。
最大的蛇包括蚺蛇和巨蟒,能够吃掉鹿和猪。
有些蛇的饮食习惯很特殊,它们捕捉食物的方法也很特别。喜欢吃蜗牛的蛇能把蜗牛从壳里拽出来。
有些蛇只吃蜈蚣、鳗鱼或癞蛤蟆。
霸壬巨蟒会吃其他蛇类!
生活在非洲和印度的蛇只吃鸟蛋。
无论大小,蛇都会吃掉看上去很大又难以吞掉的食物。那是因为大多数蛇的上下颚关节很松,下颚的两部分可以伸展到分离状态。因此蛇能够把嘴张得很大,还可以更大,更大!能够吞掉比自己的头大两三倍的动物。
“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句话,知道意思是说一个人很贪心。但这样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倒是没有认真探究。了解了“蛇食”之后,兴趣就来了。
巴蛇的传说
在《山海经》之《海内南经》中记载,在洞庭湖一带,有一种巴蛇,肤色青、黄、红、黑色混杂,巴蛇有百米长,能吞下大象。而且吞下大象之后经过三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干净,吐出大象的骨头。
据说品德高尚的人有幸吃到巴蛇的肉,就会终生不患心痛和肚子痛这样的疾病。
也有人说,巴蛇长着黑色的身子、青色的脑袋,盘踞在犀牛所居之地的西面。它不但体型巨大,还会吃人。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时,巴蛇就趁机出来吃人,占领了洞庭湖。渔夫、渔妇不知道被吞吃了多少。
后来,后羿射杀了九个太阳,一鼓作气要把世间的吃人怪物都除掉,于是就到洞庭湖找巴蛇。
后羿驾着一叶小舟在湖上寻找巴蛇,找了很长时间,突然远远发现巴蛇高昂着硕大无比的头,伸着枝杈般的红舌,向自己的小船冲过来。
后羿拔箭射去,连射中几箭,巴蛇还没有死,于是后羿叉拔出剑来,飞身骑到巴蛇身上,举起利剑向巴蛇的颈项砍去。巴蛇的鳞甲虽坚硬,终究抵挡不住大力劈砍,没一会儿就被砍开一道伤口,喷出一股腥臭的鲜血,染红了湖水。巴蛇疼得咝咝直叫,卷起尾巴扑打后羿,后羿趁势用力一挥,巴蛇的尾巴被齐齐地斩了下来。
后羿又用双手握剑连连向巴蛇的头猛刺,巴蛇挣扎了一番,终于浮在水上不动了。其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成为现在的巴陵。
宋人范志明在《岳阳风土记》中说:“今巴蛇冢在州院厅侧,巍然而高,草木丛翳。兼有巴蛇庙,在岳阳门内。”“象骨山,《山海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山旁湖谓之象骨港。”据考证,在岳阳当地的确有巴蛇冢和巴蛇庙,还有与之对应的所谓“象骨山”和“象骨港”的地名。
我们现在想象不出,一条大蛇是怎样吞掉一头大象的;但是,远古时期,连恐龙都有,所以无法考究的事,也不是说就一定没有。
况且,《说文·巴部》在阐释“巴”字时说: “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蛇),象形”,根据这个说法,“巴”的本意就是吞象的蛇。
那时的巴人以蛇为图腾,旗帜上的标志也是蛇,后人还称他们为“龙蛇巴人”。这也证明了巴蛇的客观存在,而且巴蛇显然还是一种非常强大而神奇的动物,要不,普通的蛇怎能成为巴人崇拜的对象呢?
也有人猜测,蛇和象可能都是巴人的一个氏族或部落,蛇族人战胜了象族人,从而给后人留下了巴蛇吞象的故事。
不管传说是怎样,现在人们用“蛇吞象”来写蛇的“大胃口”,讽刺一些人的贪婪无度。
8
蛇的繁殖
公蛇和母蛇交配之后,蛇宝宝会在妈妈体内发育。蟒蛇、响尾蛇和束带蛇会直接生出小蛇。
这些蛇的宝宝会在妈妈体内发育完整,出生的时候身上包裹着薄薄的瓣膜。口鼻处长着一颗小小的临时的牙叫作卵齿,这颗乳牙帮助它们切开瓣膜获得自由。
其他种类的蛇会下蛋。母银环蛇和交配者会一起寻找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下蛋。蛇妈妈随后就会离开,永远都不会回来。
几周之后,小蛇用一颗乳牙敲碎蛋壳,破壳而出之后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顿美餐。
有些蛇妈妈下完蛋后会继续等待。霸王蟒蛇妈妈会用树叶给蛋做窝,然后保护自己的孩子。
有些巨蟒也会留下来守护蛋。蟒蛇妈妈用身体卷住自己的蛋,然后摇晃,这样蟒蛇的身体会变热,也能确保蛇蛋的温度。她会连续几周像这样照顾自己的宝宝。蛇宝宝孵化以后,蛇妈妈就会离开。
小蛇离开母体或蛇蛋以后,就会进人一个全新的危险世界。有些人看到蛇就会杀死它们。很多动物既会吃掉成年蛇也会吃小蛇,秃鹰可能会俯冲而下,用爪抓住一条蛇,然后带回窝里。乌鸦、狐狸、浣熊和丛林狼也都会吃蛇。
蛇本身也会吃各种各样的小型动物,包括老鼠、田鼠和其他啮齿动物,这些动物有时是人类的害兽。
蛇是很多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9
蛇与人类
蛇长着永远不会眨的眼睛和不停抖动分叉的舌头,让人看上去有点害怕。
蛇有有毒和无毒之分。
全球2700种毒蛇中大概有450种蛇,会用牙齿把毒液注入猎物身体。有一些毒液会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导致心脏和肺部停止工作。
其他一些毒液还会损害动物的肌肉或血液,以及血液的循环系统。
毒蛇的上颚都长着毒牙,连接着分泌毒液的腺体。眼镜蛇、银环蛇和海蛇都会用毒液捕捉猎物。
响尾蛇和蝮蛇会用毒牙咬住猎物,腺体周围的肌肉会把毒液挤入中空的毒牙。然后蛇就会放走猎物,毒牙收回上颚。蛇会把舌头伸出来,追寻动物留下的味道,然后找到死去的猎物。
人类不是蛇捕食的目标,但蛇有时为了自卫会咬人。大概有三百种要人命的毒蛇。海蛇的毒性尤其明显,但是海蛇很少咬人。即使是为了保护自己咬人,也不会注入毒液。
其他毒蛇政击性更强,也更致命。人中了蛇毒后,需要及时接受抗毒血清这种药物的治疗。
蛇每年会夺取几千人的生命,尤其是在印度、非测和南美等地。
在东南亚,泰国是世界上毒蛇泛滥成灾的地区,其地的眼镜蛇咬伤了人,三分钟就可以让人毙命;就是大象被它咬伤,亦活不过十五分钟,为此泰国每天都有无辜的人死于毒蛇口下。
来自四川的华人张伟民为了拯救泰国人民,刻苦专研医治蛇伤技术,他采用以毒攻毒的原理,从金刚眼镜蛇身上提取毒液制成“解毒丹”,最终取得成功,还在曼谷创办了一所“毒蛇研究中心”——世界仅有的两大毒蛇研究所之一,也被称为蛇医院。
而泰国蛇药是泰国的特色特产,也是东南亚的三宝之一(另外两宝是马来西亚东哥阿里、千里追风油),由泰国皇家投资,垄断经营。
据说张伟民曾救治了泰皇母亲的疑难病,所以他有幸得到泰皇的赏识和恩赐。但张伟民婉言谢绝了泰皇的恩赏,而是请求泰皇下诏承认华人在泰国的合法权益。泰皇被他公而忘私的精诚所感动,终于在1973年宣布华人在泰国有合法的居住权,并正式颁发给华人泰国身份证件。
早些年中国人跟团到泰国旅行,都会被安排参观“毒蛇研究中心”。我和会哥在2017年7月去参观了,见到了中心豢养的多种毒蛇,而会哥还想去摸那条无毒的白蛇,让它缠绕在脖子上,被我制止了。写到这里不禁插进一笔。
关于蛇与人类,想起《北堂书钞卷》中说:“禹乃负火而入,有黑蛇长十丈,头有角,衔夜明之珠,以导於禹。禹乃昼夜并行,计可三十余里......乃至一室里,有人身如蛇鳞,坐于石上,禹与言焉。”那是在大禹治水时,一条十丈长的“黑蛇”跟随在大禹身旁,衔着一颗夜明珠为大禹指路,使禹可以昼夜兼行,一天能走三十里,然后便在一间石室里见到了一个身上长满蛇鳞的人,大禹还与之交谈良久。因为传说中伏羲正是“人首蛇身”,所以不少人认为,这个故事中那个蛇鳞之人可能正是伏羲,而这条“黑蛇”应该也就是“巴蛇”。
在巴地“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巴蛇曾助女娲补天,所以人们把补天有功的巴蛇和女娲一起供奉,又导致女娲与巴蛇合二为一体,成了人首蛇身的形象。
这是东方的传说。而西方有什么关于蛇的传说呢?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伊甸园的那条蛇了。
在伊甸园中,上帝造了亚当,让他看管伊甸园里的果树,并说,树上的果子你可随便吃,惟独不可吃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否则便死。
上帝随后造了夏娃给亚当做老婆。夏娃听信蛇的谗言,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并给亚当也吃了一份。二人于是知羞耻,分善恶,得智慧。
其实从古到今,人类都对蛇很着迷。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尊崇蛇是守护人类的神灵和智慧的象征。
古布腊神话中的医神阿斯库勒比尔斯,带着一根手杖,上面缠绕着一条蛇。
现在的人们也在用同样的图形代表医生。医药专业的符号就是两条蛇。
蛇还是爱情的象征,英格兰的维多利亚女王带着一个祖母绿宝石做的订婚戒指,就是蛇的形状:蛇的尾巴含在嘴里形成一个环状。
亚利桑那州的士著居民霍皮人会跳蛇舞,祈求下雨和丰收。
所以,蛇,有人怕,也有人爱。不管你对蛇是什么态度,人类都应该认识到:蛇是大自然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