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说过:多读书,少说话,广结交。一直以来曾经以此为自己的言行比照。但是,记得的时候也能做到,而有时,特别是情绪波动之时,则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几天前,儿子回家吃晚饭时,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东南西北地随意聊着。好像儿子今天很开心,说了不少的事儿,包括他们参加同学聚会啦、公园晨跑啦、工作上的成绩和不足啦,我则纯粹是一个守纪律的 听众。儿子吗,该让他多讲讲话才对,这样才能达到父子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特别讲到这次去参加培训,收获很大。据他所述:辅导老师提出大家可以上台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悟,于是,有的是主动上台,有的是点名上台。而我的儿子呢?这次属于前者,主动地上台讲了一点自己的收获感想。
我便急切地问:“那你为什么要主动上台讲话呢?”这可是原来所没有出现过的呀。
儿子说:“我今后要抓住任何讲话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嗯,应该这样。我内心的话:“儿子成熟了”。
儿子讲了许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儿,在讲到这次培训中的一些事儿时,还挺激动的。像他今天这种侃侃而谈的样儿在我记忆中还真是不多见。那我呢?则偶尔地插上一两句,尽量地让他说话。我想:这也是他发挥、探讨、分析、总结的过程,特别是有利于他口才的炼就。
等听完他此次的所有讲话之后,我也阐述了一些本人的观点。儿子呢?也是很谦虚地点头称是,有时也提一些小问题。要是原来哪,一般是不会接受我的建议的。
这次晚餐吃得很有意义,儿子么,能把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所感实事求是地表达出来,本人呢?则是听众的身份,认真地听他的尽量发挥,自由、放松、有趣、更是和谐。
作为人哪,应该这样,还是多听别人讲话为好,就是晚辈的话,也应该抱着尊重的态度认真倾听,自己则少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