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聊起喜欢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想到前两年读过的《岛上书店》,把笔记搬来这儿做个备份)
读此书之前,有人告诉我读起来很闷,有些压抑,平实的书名给我的直觉却不是这样的,便偏偏在因为什么事儿有些堵心时开始读它,于我反而是在两天内用一有空的当儿就顺利读完了,而且并不了草。
随着情节里摊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一堆堆糟心事儿的化解,体味到终归于平静、安详的颗颗普通人心,真没觉着有啥压抑的。尽管很多俗套的元素在情节里都有,作者却没有把它们发酵成言情篇,悬疑篇,或是伦理篇,而是用启发主人公的一本本书和相应的感悟开启每一段记录,将故事不张不显地铺陈、回溯。
作者借笔下人物表达对书以及围绕书建立的生活方式、感情世界和人际关系的崇尚和向往,却并没有神化书的作用及拔高爱书之人的品性。我体会更多它谈的是联结,是人与自我的联结,人与人的联结,人与书的联结,书在人与自我和他人联结中的作用。你可以从中看到联结如何帮助人脱离孤单、接纳孤独(自我)、拥抱生活,书又如何成为联结的对象和介质(不是普通的工具,而是灵魂的承载),让人回归初心和激发更多的良善和热情。
如果主人公书店老板A.J.Fikry只有爱书,没有前妻妮可和出版社销售代表哈维与他交流,他会生活在真正的孤岛;如果他只是执着于自己对特定种类和风格书的偏好,不去发现和尝试其他的可能,更不可能改变丧妻后邋遢孤僻冷漠的生活。
前半生心理联结的不完整,造成了失去妮可与哈维后的消沉,他的变化来源于小姑娘玛雅的到来。而玛雅的生母自杀前将其托付到书店,源于她对书的热爱。她是个优秀学生和书迷,却被放荡的作家始乱终弃,她曾经的骄傲与不幸都与书有关;她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但仍相信书能陪伴女儿更好地成长。
是这份信念让Fikry无法拒绝这份陌生人的托付,力争了对玛雅的收养权。于是,“在乎一件事后,就会在乎一切事”,他接受了世俗的仪式去建立与周围人的联结,他开始关注儿童读物,他影响着其他原本不太读书的人,他尝试去读曾被自己拒绝的《迟暮花开》,找到与艾米莉亚的共鸣,主动追求新的爱人……除了A.J,艾米莉亚和玛雅,书的影响及联结的故事同样发生在警长兰比亚斯,A.J的妻姐伊斯梅以及其他岛上邻居们身上。
书的世界并非纯粹和完美,书带给人的也未必都是幸运(甚至还有灾难),但书承载着不同时空的人类经验和认识,一旦被有心之人发现,去体悟,去交流,去共鸣和争议,便能完善人与内心,与世界的联结,获得更健全的思想和人格,能更积极地争取幸福,也能更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灾难。拒绝和停滞这种联结,一定会导致失败的人生,比如玛雅的作家生父,只出过一本畅销书便再无长进,一味纵欲,不负责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书能帮助我们联结心灵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