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久回来耍哇?
“家里面榨了菜油,你回来拿油去吃嘛!”
“欢欢(我侄女)都到处跑得老,一天好耍得很。”
……
2017年6月,距离上次回家大概有2个月时间了,老妈开始在电话里找各种理由“诱骗”我回家。
“我看嘛,有时间就回来。”因为能一眼看穿老妈的“把戏”,我“冷冷”回应着。
“要得,你看你时间方便就回来耍嘛!”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时间就……”成为了最好的理由,每每这样说道,老妈便暂时不再“纠缠”。
但在以后的几通电话里,老妈还是会旁敲侧击,有意无意地提及“回家”的事儿,而我往往也会变得“通情达理”,选择一个周末回去。
老妈的多次“邀约”成为我“回家看看”的第一道仪式!
“买的好多钟的票哇?”实在觉得有些“过意不去”,6月中旬的周末打算回家一趟,提前告知了老妈,临行前她激动地问着我,说“哇”字时,声音高昂了很多。
“还没定,回来了我晓得提前打电话嘛!”因为是双休,老妈通常催促我买周五晚上的票回去,这样便可以在家里多呆一个晚上,而我觉得无所谓,全看自己心情。
“下了火车没得?”“赶到中巴车没得?”尽管电话里提前说了好几次“几点到站”“时间早好赶车”的事儿,老妈仍然要瞎操心好久好久。
临到家时,老妈的“催促”,是第二道仪式!
“今天,我去鱼塘里钓两个大鱼来吃。”如果老爸没上班,喜欢到处钓鱼,钓多钓少无所谓。只是我在家的周末,他的目标变得很明确,即在自家鱼塘钓上两条大鱼,够我们大吃一顿。即使天气不好,不适合钓鱼,老爸也会在鱼塘边坚守着。
“晓得不一定钓得到,我早就炖了汤在锅里。哪个等你鱼吃哟!”到了傍晚,老爸空手而归时,老妈调侃着。起初,我也惊叹老妈在这种情况下的预知能力,后来才知道:无论老爸钓不钓得到,老妈都会至少准备一样大菜,如果钓到了更好,加一个大菜便是。她这样做,只是因为我回来了!
到家后,老爸、老妈积极准备大菜,成为第三道仪式!
“装不装菜油?”
“带点花生、核桃去吃嘛!”
“又灌了新的香肠,这回这个好吃。”
……
老爸、老妈在我离家时都成为了能说会道的推销员,倾尽全力向我“推销”着家里的各种“商品”,不塞满我的行囊,绝不罢休。
“够老,够老,下次回来再带,说不定隔几周又要回来。”我一边“拒绝”着,一边安抚着他们。
离家时,一定要塞满行囊,这是第四道仪式!
“到了没得?”在我到成都租房处不久,正准备打电话回去报平安时,老妈通常赶在我之前打来了电话。在我返程时,老妈很会算时间,也算得很准,虽然我只是说了大概几点的火车票而已。
回到成都,老妈赶在我之前的电话,是最后一道仪式!
因为这些仪式,让回家变得正式。我想我只是归家,不知不觉却患上了一种病,一种“回家犹如做客”的心病!